课件21张PPT。 紫蝶黄蜂俱有情
—— 咏物抒怀诗的鉴赏
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学习重难点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我们曾经学过了哪些专门咏物的诗或文章?情感上:描写某一具体事物。抓住这一事物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如形态、动作、品性、生活环境等。表达对某事物的喜爱(厌恶)、赞赏(讽刺),或以某物自喻,抒发感慨。托物言志,常用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等。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题目上:石灰柳鹅莲梅竹石内容上:手法上:咏物诗鉴赏步骤1、读懂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 )鉴赏 李商隐《蝉》
骆宾王《咏蝉》
虞世南《蝉》用同样的方法,鉴赏三首诗作中意象“蝉”的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的形象作者形象
高难饱恨费声疏欲断薄宦举家清蝉的形象高居枝头,餐风饮露,难求一饱,日夜哀鸣,声嘶力竭碧树无情,青翠依旧,无动于衷自身高洁,处境艰难,怨恨身世职位卑微、四处漂泊、故园荒芜、家境清贫答:作者借用蝉以喻自身品质高洁,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用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失意苍凉的身世之感。 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提问】 手法分析托物言志、反衬、用典、拟人虞世南 《蝉》《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ruí 蝉的形象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品性:垂緌,饮清露,流丽清响,鸣声远传。疏桐居高致远,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借,自会扬名。 情感: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作者形象: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 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思考: 思考本诗突出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秋天指代怀念家国的囚徒为谁蝉的黑色翅膀《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 ,谁为表予心。
作者形象蝉的形象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品性:高洁秋蝉将死,鸣声凄切南冠囚徒,思乡,白头环境浑浊,处境困厄仕途受阻,壮志难酬餐风饮露,高洁无人信高洁却遭诬陷,无人替我洗刷冤情 答:作者借用蝉以喻自身品质高洁。①写寒蝉凄切来表达自己的思乡、叹老之情,②以自然环境险恶来比喻政治环境的险恶,仕途受阻,欲诉无门,有志难酬,③对蝉餐风饮露品性高洁而世无人知的不平之鸣实则是为自己怀瑾握瑜反遭无妄之灾的辩白和世无知己的感伤。 有人评论本诗“句句咏蝉,句句喻已。物我一体。是患难人语。”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同是唐人,同咏一都抓住了蝉的特点高洁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故表达的情感不同。方法
小结一般提问方式答
题
思
路答
题
模
式
真题演练【2010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运用对比、托物言志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