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怎样认识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记住国际上通用力的单位是牛顿
学法指导:
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吸引等)的作用. 图1中,足球运动员踢球。在脚与足球接触的瞬间,有力F作用到足球上。这个力的施力者是足球运动员,受力者是足球。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 图2中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时,足球运动员施力于足球,作用于足球一个斜向上方的力F;同时,也受到足球对他的力F'。
预习检查:
1.美丽的风筝在空中摇晃,以风筝为研究对象,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升力的施力物体是 。
2.两个在水平冰面上静止不动的滑冰者,当其中一个人用手推另一个人时,两个人将同时 滑行。
3.实验室的物品中,重约1N的是( )
A.一枚壹元硬币 B.二只鸡蛋 C.三枚回形针 D.四只实验桌
4.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B.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D. 彼此接触的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点滴过关:
知识点1:力是 对 (推、拉、提、压、吸引等)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
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看课本图6-1,你还能按下例列举生活中的力吗?
从例中看出: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做 ,施加力的物体叫做 。
感悟:
①人推车 施力物体——( ) 受力物体——( )
②磁铁吸引铁 施力物体——( ) 受力物体——( )
能力提升:①看谁对谁的力 前者为施力物体 后者为受力物体
②看主宾关系 主语为施力物体 宾语为受力物体
判断课本图6-1和以上的例子
讨论提升: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不接触( )(判断对错)
一个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判断对错)
请同学做图6-5实验,各自有什么感觉呢?
例1.用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___________;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用桨划船,学生常见,一般学生以为早就懂得,不作深入分析就按“是人作用在桨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来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当人用桨划船时,桨对水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桨就要施加向前的作用力,这个力使船前进.因此答案应为:水对桨的力;水.
例2.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有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
C.马拉车的同时,车也拉马;
D.用脚踢足球,只有脚对球的作用.
温馨提示:本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B、D是错误的,是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力是不存在的,所以选项A错误.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力.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地磁场对小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地磁场.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脚踢足球,脚对足球施加了一个力,同时足球对脚也施加了一个力,使脚感到疼痛.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于是本题的正确选项应是C.
知识点2: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看课本图6-4感受力的大小
练习:
1.人用绳吊着铝桶从深井里提水,手受到向下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铝桶 C.绳子 D.手
2.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用手将板凳提起来,板凳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这时 也受到板凳的作用
3.甲、乙两个滑冰者,面对面地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应是( ).
A.甲仍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到推力的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4.如图(甲)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一个力,不可能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
B.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D.人用力推墙,人先对墙有推力,墙后对人有推力
6.如图所示,将分别载有一根条形磁铁的两辆小车同时释放后,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最后静止.此现象说明的物理知识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状态,磁极间作用力的大小随磁极间距离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归纳小结:
请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图2
图2
图1
不直接接触
直接接触
车
椅子
( )
( )
铁
推
拉
( )
( )
吸引
例:人
例:人
( )
( )
磁 铁
物体
结论:力是 作用
物体
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