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版第15课 辛亥革命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26 12: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5课 辛亥革命
——百年前的东方觉醒
这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脑海翻腾的往事……
那一年,为改变落后中国他们聚首同盟会成立大会那一年,为共同理想而热血沸腾中国国民党成立之中有凄美的爱情林觉民《与妻书》有悲壮的记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有呐喊,也有感动武昌首义浮雕那一刻,激动过孙中山就认临时大总统欢呼过!清帝退位也失落过!!袁世凯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博物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历史……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第一幕 风雨飘摇季
—话背景 “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辛亥革命的成功,清政府的灭亡,是否只是偶然?课堂探究图中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第一幕 风雨飘摇季—话背景面对民族危机,改良之路无法拯救中国 《时局图》揭露清末立宪的漫画《依样葫芦》以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献身革命的准备思考:面对时局当时的热血青年做了什么?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与妻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革命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第一幕 风雨飘摇季—话背景革命政党的成立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准备革命思想的提出思考: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做?中华民国何以成?以有同盟会第一幕 风雨飘摇季—话背景1.民族革命的目的什么?
2.政治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社会革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课堂探究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解决社会贫富不均问题民族革命政治社会第一幕 风雨飘摇季—话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政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第一幕 风雨飘摇季—话背景1911年5月,长沙税务司伟克非曾说道: “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第二幕 葬送帝国的枪声
—看过程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简述武昌起义的过程。(时间、地点、领导者、结果)桂林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第三幕 揖美追欧的努力
—言成果 1.立国
2.行宪第三幕 揖美追欧的努力—言成果 建立中华民国(时间、政府、定都、国旗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2)材料二中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
(3)材料二中哪些内容可以限制大总统的专制?
(4)两则材料体现了《临时约法》的性质如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 (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实质意义如何?
体现“主权在民”思想。
材料二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摘自《临时约法》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思想分权制衡原则中国第一部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1.立国
2.行宪
3.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时间、政府、定都、国旗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第三幕 揖美追欧的努力—言成果 封建君主制度结束第四幕 民主进程的丰碑
—谈体会第四幕 民主进程的丰碑
—谈体会假如你是这场革命的亲历者:
一位热血资产阶级青年
一位面向土地农民
一位遭受打击的维新人士
见证革命的西方列强场景一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情景再现亲历者眼中的辛亥——孙中山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合影 场景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亲历者眼中的辛亥——老农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场景三亲历者眼中的辛亥——梁启超场景四 1月27号,法国外长告诉法国驻伦敦等地大使:迄今为止,六国至少分别地表现出了他们不介入的愿望。它们拒绝了对清皇室的金钱上的任何支持,也拒绝了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任何承认。
----摘自章开沅等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
“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 ---1912年2月16日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亲历者眼中的辛亥——英法列强易中天:辛亥革命之后是军阀混战… … 军阀混战的结果,是“民国”变成了“战国” … … 胡锦涛:“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辛亥革命的三大胜利成果是:立即实现了言论自由,一举实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以三纲为核心的前现代意识的冲击。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 名家学者眼中的辛亥辛亥革命是全亚洲的“辛亥革命”
——(韩国)裴京汉《从韩国看的中华民国》赞颂:政治、经济、思想、习俗……
批判:为改变……我心目中的辛亥革命老师心中的辛亥革命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从社会史观角度看,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辛亥革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一时代颁布实施了第一部民主宪法
第一次在亚洲实现了真正的民主选举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思想大解放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代充满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那一时期
几乎每个人都具有传统道德操守和民主政治理想
那一时期
是几千年帝制的终结,也是半世纪共和的追求
更是英雄与草根共同书写的传奇
让我们通过这段历史照亮民族未来之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