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温故而知新: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民族矛盾尖锐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②③④
思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主要注意当时的政治、经济原因,同时还需联系当时的民族关系等进行掌握
D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D、恢复和发展经济 思路:北魏之所以推行均田令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这是其主要目的,也是当时北魏政府所关心的问题
C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沙皇冬宫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
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一 改革的背景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俄国已有一定的发展。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1860年俄国采取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2万多家,铁路里程1500公里。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实行改革以前,已有工人86万。同时,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也逐渐超过农奴劳动。自由雇佣工人的比例上升,1860年已占全部工人的87%。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克里木战争
--------直接原因 时间:克里米亚战争 原因1853年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转移国内的矛盾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双方: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俄、英、法)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无获胜的希望。
(2)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了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 影响: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 ①生产力低下 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③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 15C下半叶—19C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
农奴被地主所占有,无偿为地主耕种土地和从事徭役,地主对农奴拥有家长式的“保护”责任,甚至可以买卖农奴 在农奴制下,俄国农业耕作的方式很原始,农奴使用古老的木犁耕作。农奴大都目不识丁 ,生活十分贫困。乡居地主愚昧粗鲁,不求进取,整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 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铁产量对比表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③阶级矛盾激化B、要求变革的呼声a、“十二月党人起义”b、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时间、目的 )课本P78(代表、文学作品、思想 )课本P79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12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十二月党人 赫尔岑,青年时代深受
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
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
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
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
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
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8
47年他被迫流亡西欧,1852
年移居伦敦。次年他在伦敦
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开始出版一种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他决心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 尼 · 格 · 车尔尼雪夫
斯基(1828—1889年),
出生在萨拉托夫城一个神
甫家庭里。他非常憎恨沙
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
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有《怎么办?》变革的呼声普希金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
的死亡。”
——普希金 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果戈里:
《死魂灵》二 改革的内容与评价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1、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发起“大讨论”借助舆论力量化解封建地主的阻力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解放”法令( “二一九法令”)政治上:经济上组织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民可以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那些地块加强村社制度政治上:农民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农民享有公民权利,可以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经济上: 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20%~25%,赎金高于当时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步还本付息,年利息高达6%,只有本息还清后,农民才可拥有土地的合法权 农民在改革中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耕种土地的数量;而往往得到的是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他付清赎金为止促进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解放”的后果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在村社由贵族地主向农民宣布“解放”法令后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组织上: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内容:同一原则;公开陪审制影响:法律意识增强(3)地方自治——选举农村:城市:自治局杜马意义:对发展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改革的进步性、作用与局限性进步性: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性质)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地位)作用:局限性: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资金
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 三 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教育上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改革后俄国的历史任务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反封”四、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略)1、日俄战争(1)时间:(2)争夺地区:(3)性质:(4)结果及影响: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对马2、1905年革命(1)开始:流血星期日(2)参加阶层:工人、农民、学生、士兵(3)结果:被镇压(4)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1905年1月,在俄国,由加邦神父率领的一批群众准备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表达他们心声的请愿书,结果遭到军队的枪击,造成数百人丧生。 1905年6月,黑海舰队铁甲舰“波将金”号水兵为反抗军官虐待而发动起义。图为“波将金”号水兵。五、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背景:1905革命2、目的:保护贵族地主利益3、内容:4 、结果:5、问题: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练一练: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
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
和实质。请回答答案:
(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C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 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B 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D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
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C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C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由沙皇推行的,这表明他们
A. 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
B. 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
C. 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源
D. 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化,只得以改革避免革B
克里木战争 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队护航。1855年英法联军在俄国克里木登陆双方激战的场景克里木战争英国第17轻骑兵队在巴拉克拉法战斗中的一次冒死冲锋。 克里木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1854)英法联军舰队到达耶夫帕托里亚克里木战争中的塞瓦斯波托尔要塞1856年,交战国和有关国家在巴黎举行和会,并于3月30日签订《巴黎和约》 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
——列宁亚历山大二世 克里木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战争不但使俄军付出了高达五十万人的伤亡,还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为了筹集军费,政府加重对农民的盘剥,农民苦不堪言,各地农民纷纷暴动,深深震撼
了封建统治。战争还
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
士气,失败感在俄国
内弥漫。1855年,俄
国败局已定,沙皇尼
古拉一世服毒身亡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 “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 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使用的是木牛和木制帆船。俄国的铁路还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长。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和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