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4.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5 10: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2)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具: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多媒体。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上一堂课布置了书本P84页的习题4,通过放大镜来观看物体,若不断增加放大镜和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会怎样变化呢?现在分别请两位同学通过凸透镜看点燃的蜡烛,把看到的结果讲给大家听。 注意让上台的同学侧面站着。下面的同学会惊奇的发现蜡烛的像呈现在同学的脸上,并靠近眼睛处。 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
等上台的同学看到倒立放大的像时,让他保持不动,下面的同学看上面的同学,惊奇的发现了什么?同学的脸上有倒立的蜡烛像。在人眼处放一张白纸或光屏,看到了清晰的倒立的像,引入实像的概念,与平面镜虚像的区别
授新课 学生分组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不同的类型,此时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在变化吗? 让每组观察到的结果写下来交流, 教师点拨:(1)光具座上放置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有什么要求?2.怎样才算光屏上找到了像? 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过程 教师综合归纳成像特点: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倒立缩小的实象倒立等大的实象倒立放大的实象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像越来越大什么时候光屏上得不到像? 提出问题:各种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2、介绍焦距、物距和像距。 学生分组实验
针对上面的表格如何设计实验?不断变化物距,记录像距,多做几次才能找出规律 提示学生:每个成像特点都必须做二次或二次以上,才能找出规律。
实验结束,交流实验数据。先分析精确的数据,比较物距、像距和一倍焦距二倍焦距的关系。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先挑数据精确的进行分析。让学生分析
在上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如有不符合的,再次仔细实验,看看问题在哪里? 教师疏导,有的小组问题所在
最后,学生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总结。
问题分析 刚才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哪种情况下凸透镜成虚象?3、换15厘米的凸透镜,物距____时,成倒立放大的像?4、哪种情况应用在放大镜中?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再梳理一遍,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其中实验中突出了交流与合作。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吗? 复习巩固,用多媒体展示u2f三种情况
作业设置 1、书本P54页1、3题,其中第一题提示一下。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用,物距有什么要求?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那一点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