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科版《4.2光的反射(2)--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课 时】1课时
【教 具】
演示用器材: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潜望镜。
学生实验器材:平板玻璃,长刻度尺,蜡烛两支。
【教 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2、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与入射角。
二、新课引入:
拿一面镜子,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3、进行新课:
1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画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的地方无反射光;漫反射则向各个方向反射光。
强调: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正是由于它们发生漫反射。
2、平面镜
教师: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我们都很熟悉,并且知道它能成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实验:
(1)照课本图5-19,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刻度尺的上面。
(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和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
(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使它与蜡烛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
(4)由刻度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以及玻璃板到像的距离。
(5)移去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法:
(1)从物点上引发两条光线,根据反射定律由反射光的延长线的交点确定像点。
(2)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特点,确定像点。
课堂练习:
一个1.6米高的学生,站在距平面镜2米的地方,像与他的距离是多少?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将 ?像的大小将 ?像高是 ?
平静的水面可看作天然的平面镜,课本图5-20为岸边的树木通过水面形成的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水中倒影”。
3、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
如照镜子,商店里墙上的平面镜。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如香港汇丰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阵列,
(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
演示:牙科医生用的小平面镜。
演示:用潜望镜看物体。
三.课堂练习(在讲课中间穿叉进行)
四.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练习与评测P
【板书设计】
§5-4 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平面镜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成像。
(2)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3)用平面镜既改变光路又要看它成的像。
【教后记】
1.
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