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文档属性

名称 光的折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6-27 09:04:47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光的折射汤姆大叔漫画系列一、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提出问题: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作出猜想:
设计实验:
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沿着面板斜射向玻璃砖,你发现了什么?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光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空气玻璃法线:过入射点和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界面αγMN二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观察折射光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 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是偏向还是远离法线?

3、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 线、折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 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水或其他介质表面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相反。
4 光垂直射入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空气水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方法1:根据光速方法 2:“空气中的角总为大角”A光的折射规律如何记?快慢1 水中的筷子变弯了三 、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PP′解释:由于光的折射,水中物体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要高些。3 渔民叉鱼渔民怎样才能叉到鱼?4 两个“硬币”上面的硬币是通过水面的折射而成的像,
下面的是通过杯子侧面水的折射而形成的。5 树变“高”了岸上的树会变高了规律:从一种介质中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位置都比实际的“高”四 、科学世界 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典例例题1如图所示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产生了条件反射,于是学会了用植树刺鱼的方式。关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猩猩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B.猩猩看到的是鱼的实像
C.猩猩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深一些
D.猩猩看到的鱼与鱼的实际位置相同温馨提示:猩猩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这个虚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A典例例题2如图所示,光从空气射向某一透明介质时发生的现象,若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折射角为 。图3AOCBMNQ P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120°30°小试牛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图中以空气、水、玻璃为光的传播介质,光在空气中传播最快,在玻璃中传播最慢,分析实现现象,可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B.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C.光从光速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较小的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D.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B小试牛刀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其密度越小。由于光受到地球大气层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太阳的高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它的实际高度。图9所展示的是光射向不均匀大气层所发生的现象,夜晚看到的星星,实际上是星星的 像。由此可以联想“后羿射日”的神话中,假设箭飞行的路线是直的,那么必须朝太阳的 (选填“偏上”或“偏下”)方向射箭,才能射中太阳。 大于 虚 偏下 作业1、当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只有当光 射入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才不变,这时入射角等于 ,折射角等于 。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减小,折射角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深度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了 ,看到的是实际池底的 像。
4、下列现象不属折射的是:
A、看湖水深度比实际浅
B、看斜插水中的筷子向上折
C、站在水中看到腿变短了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景物斜射垂直0o0o小于减小折射虚D小结第四节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现象二、光的折射规律
重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反之,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空气中的角总为大角”三、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规律:在一种介质中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位置都比实际的“高”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光的折射
设计者学校
设计者姓名
选用教材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
教学时数
一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
光的折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光现象之一,在学习本节的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生活实际来探究光的折射。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找到光的折射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将光的折射和之前学习的光的反射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得出光的折射的规律。教师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对于本节内容主要通过预习达标测试和课程达标测试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就学生普遍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采用的主要教学策略是:启发式教学策略,组织者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逐级归纳式教学策略
学习者分析
需求分析
1、通过对光的折射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光的折射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折射定律历来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本章对光的折射知识定位较低,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线偏折的方向,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的结论。至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听懂就可以了,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5、本节课涉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培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们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同时也为他们学习高中、大学里光学部分内容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见过生活中诸多的光的折射现象,对于光的折射现象有初步了解
在光的反射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画图经验和技巧
做过一些物理实验,知道基本的方法和完全要求。
4、八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老师应该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来感受新事物,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意志力不够坚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求知欲。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知道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会画光路图。
2、会用光的折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1、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光的内容,了解光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重点:1、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建立
2、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分辨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
2、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会正确地画出光路图。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
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自主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愉悦,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从而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策略制定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
本节课需要的教学媒体资源: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使得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光的折射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1熟练掌握光的反射的光路图
2知道光的反射定律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分辨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
4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5会正确地画出光路图。
6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8能够运用类比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
1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1:新课的导入
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和探究
导入:回顾以前学过光的反射知识。
学生回答后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提问:如果光不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而是在在不同种介质中传播过程是什么样的?
演示实验:用激光笔照射墙壁,使墙壁上形成一个小光斑。用粉笔在光点位置做标记。
将一个玻璃砖放在激光笔前面,让光先通过玻璃砖,再照到空气中,观察此时光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实验:.将一只笔放在装水的烧杯里,观察笔有什么变化。
预期效果: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了
一定的探究欲望
1简单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知识。
2引入新的课程的学习。
3用实验引入课程,启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
4该部分的内容从实验开始有感性向理性过度

过程2:引入概念
教学形式:教师引导 学生讨论
1)给出光的折射定义,强调斜射入时才发生光的折射,垂直射入时不发生折射。
强调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才会发生折射
预期效果:自己总结光的折射的概念,记忆更加深刻
播放视频,观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发生变化。
2)类比光的反射光路图,做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过程3:光的折射规律和特点
1.回忆:光的反射定律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探究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演示: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同样采用方法与光的反射定律类似。用动画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2.分组实验: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以入射角为30°,45°,60°为例。
学生得出相应折射角后总结规律:
c光从空气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3.提问:若光从空气中入射到玻璃中,前面得出的规律还成立吗?
演示实验: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中时光路。
规律依然成立。
4.提问:如果垂直于界面入射,光路是怎样的?
激光演示仪演示光垂直照在界面上的情景。
用动画演示光从空气中垂直照向水面的光路
得出结论:
d当光垂直照在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0°。
若把光线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向空气中,那结果又会在怎么样?
动画演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的光路。
总结:
e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向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演示实验:利用激光演示仪演示折射角入射角具体关系。
总结: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4: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形式: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1)解释吸管在水杯中向上偏折的原因。
2)在岸上看水中的鱼会呈现什么样情况
3)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是什么样的
4)视频播放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这部分的学习要综合运用类比学习,知识迁移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是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考验。在这部分学生不但要学会类比还要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师的问题的步步深入,是对于学生学习的加深和启发。
将理论运用到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不但考察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且使得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
过程5 :本节课总结及习题
运用电子白板,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和重点。
课堂练习
知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教学资源清单
教材、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激光学演示仪、分组实验用光学套盒。
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一.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二.折射定律:a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光从空气射入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特例: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都是零度,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合为
一线。
应用
课后反思
从两个小实验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之前所学过的光的反射的相关知识来类比本节课的知识,使得学生能够能加清晰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反射与折射的不同。然后紧跟着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使得理论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讨论过程中,有目的的将重难点引入,让同学们在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使其的到解决并加深理解与记忆。
整节课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由实验到概念,再到现象,最终回归现实的过程,真正的让学生由知识的学会到能力的会学。
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是有待提高。譬如:对于时间的掌控,对于学生实验的安排等方面。
本节课,学生没有进行太多的自主实验,所以以后如果时间足够,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