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袖、涉、隆”等10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办学的艰辛。
3、情感与价值: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感受陈嘉庚的精神和品格,体会他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袖、涉、隆”等10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办学的艰辛。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2、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
(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2)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他是怎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
二、带着问题,齐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
1、师: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在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课件出示: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华侨、企业家 。
2、这句话中哪个词概括出了陈嘉庚的精神?
(爱国)
3、本文又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的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我们知道,陈嘉庚是一位华侨,他十七岁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他又是怎么想到要为家乡办学校呢?
课件出示: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侯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门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2、此情此景,让陈嘉庚心里非常着急,他是怎样想的呢?指名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
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3、指导朗读句子。
4、陈嘉庚的心里十分着急,回到家后他是怎样对妻子说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5、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
6、学校办起来之后,陈嘉庚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
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7、小结:
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作为他一生的信念。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同学们,让我们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从小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吧!
四、作业布置
收集爱国华侨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简朴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三、分享
同学之间分享各自收集的爱国华侨的故事。
四、练习与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