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9.孔子学琴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9.孔子学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6 16: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交流默读的经验,提高默读的效率。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态度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辞等资料。
2、制作介绍孔子生平、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孔子:
1、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什么。
学情预设:
(1)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信息,在大家的补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内容,但对关键词语的作用难以体会,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感受写作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到的信息有:
课文概括地介绍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的行家,多才多艺;孔子对古代的乐器样样都会,尤其弹一手好琴;从不自满,还拜师学艺,表现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2、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探讨问题:
“尤其”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句呢?这个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句子就不通了。
作者强调并引用这个词,目的是突出了“弹得一手好琴”这句话。
这个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仅说明孔子琴弹得好,而且彰显孔子从不自满、虚心好学的精神,还起到引出下文、照应题目、贯通文意的作用。这句话中“弹得一手好琴”与下文“怎样练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三、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1)“一晃十天过去了”
(2)“过了几天”
(3)“又过了些时候”
(4)“不知又过了多少天”
2、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交流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结果。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
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
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
第二阶段掌握技巧。
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
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
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孔子是怎样不断追求,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的?
3、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
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了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2)找出孔子说的话。
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3)找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神情的变化以及对孔子琴艺的四次评价。
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孔子是怎样弹琴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什么?
6、师生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词语、句子,而且要说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且说出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读孔子的名言,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有朋友远方来,不亦说乎?
四、质疑、释疑
1、周文王何许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历死后担任周族首领的。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深得人心。这样,周族逐渐兴盛起来。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他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
周文王体恤百姓、胸怀博大、任人唯贤等品质被后人颂扬。
2、“炉火纯青”的本意是道家炼丹时的火候,有什么故事或典故吗?
老师讲述《炉火纯青》的成语故事。
五、限时作业
辨一辨,再组词:
抑( )纯( )倦( )溢( )浸( )谱( )
迎( )吨( )卷( )益( )侵( )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