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6 09: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能根据物质的属性、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⑵了解物质物理属性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⑶经历探究物质导电性、导热性的过程。
⑷学会用观察、实验和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在参与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了解物质属性的应用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思想
本节内容与生活、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联系密切,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某些物理属性有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采用学生实验、观察和比较等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亲身探究物质的属性,把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知识,并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物质属性的应用,领悟有关知识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本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物质属性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见本章教学建议第4节)
◆教学器材
演示用(1套):酒精灯、铁棒、纸条、烧瓶、水、金鱼、指南针、示教电路板 (电池、灯泡、开关、导线)、镀镍件、电熨斗、玻璃刀。
学生分组实验用(每组1套):铁勺、木筷、玻璃棒、塑料尺、盐水、纯净水、糖水、硫酸铜溶液、烧杯、铅笔芯、酒精灯、碳棒、线路板、电池、灯泡、开关、导线、鳄鱼夹、钢勺、瓷勺、6B铅笔、HB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实验:把纸条紧紧缠绕在铁棒上,然后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纸条烧不断;把小金鱼放入装有凉水的烧瓶底部,加热烧瓶颈处,加热处的水沸腾,底部的小鱼安然无恙。学生在全神贯注观看后,不禁惊奇、感叹,纷纷猜测结果,急切想知道答案。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这与物质的导热性有关。板书课题:5.1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二、实验导航,进行新课1.物质的属性师: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周围充满了各种物质,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纷纷举例……师:你能描述上述物质的性质、特点吗?学生尝试描述,并互相补充完善。师:可见我们周围的物质有多种多样的属性。2.物质的磁性教师出示指南针,问:它有什么属性?关于磁性和指南针,你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对指南针比较熟悉,发言热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我们把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具有指南北的性质。师:指南针是用磁性物质制成的,它曾“指引”郑和六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为我国古代航海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你知道磁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吗?学生举例:磁带、磁盘、磁卡、磁悬浮列车等。师:可见,人们对磁性的研究,大大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物质的导电性活动1:比较物质的导电性每组桌面上放有铁勺、木筷、玻璃棒、塑料尺、铅笔芯、盐水、纯净水、糖水、硫酸铜溶等。首先让学生猜想: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木筷、玻璃棒、塑料尺不易导电;铁勺容易导电,还有学生猜想纯净水易导电等;争论的焦点是液体是否导电。师: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开关、电池、导线等,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把实验结果填入表1中。在研究液体导电时注意:用夹子夹住碳棒,放入液体中;两根碳棒不要直接相碰。表1:容易导电的物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向学生说明:纯净水是绝缘体,但我们平时使用的自来水等生活用水含有杂质,相当于水溶液,是导电的,所以使用家用电器时要注意防水,不要用湿手触摸用电器等。师:实验时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观察得仔细,新发现最多!学生积极讨论思考,说出自己的发现,如:接入不同的导体,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同样是导体,不同的物质导电性不同;给硫酸铜溶液通电后,一个碳棒上出现红色物质……教师通过放录像介绍电镀加工。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那么你认为导体和绝缘体,哪种材料更有用?让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辩论,举例说明……师:看来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各的用途,“兄弟俩” 只有通力合作,电路才能正常工作,正说明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4.物质的导热性出示电熨斗,让学生指出电熨斗的部件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然后问学生:电熨斗的金属体是用来导电的吗?让学生讨论。由此自然地过渡到导热性。活动2:探究物质的导热性把玻璃棒、铁勺、木筷同时浸入热水中,几秒后,摸摸它们,有什么感觉;把它们同时从热水中拿出来,数秒后,再摸摸又有什么感觉?把实验结果填入表2。表2:容易导热的物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铁勺木筷、玻璃棒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师:将表1与表2的结果对比,你有何发现?生:发现金属勺子不仅导电性好,而且导热性也好。结论:多数导电性好的物质导热性也好。让学生解释本节课引入时所做的演示验:为什么缠绕在铁棒上的纸条烧不着?为什么水底的小鱼不怕火?并进一步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5.物质的硬度向学生展示玻璃刀,并用玻璃刀划玻璃。师:你知道玻璃刀的刀口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金刚石和玻璃相比,谁的硬度大,你是怎样判断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较量法(划痕法)。活动3:比较物质的硬度用刻划法比较HB和2B两种铅笔芯的硬度。师:大家知道常用的铅笔有哪几种类型吗?它们的硬度是否相同?请看课本介绍。学生阅读后,大屏幕播放录像,介绍硬度计。三、课堂总结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悟?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点拨),最终让学生领悟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物质的属性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布置作业 激发兴趣,引起有意注意,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举例以及实例分析,感知物质的一些属性。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关于磁性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磁性材料的广泛应用,感悟磁性材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电学,但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完全能够设计出实验电路。通过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会比较物质的导电性。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说明生活用水是导体,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教师风趣的点评,对学生形成辩证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实验,认识到物质属性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比较、归纳的能力。前后照应,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激发兴趣。认识物质的硬度及比较方法。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得以升华,达到更高的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