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瑞昌一中2010届高三月考质量检测试卷(9.26)
高 三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3.学完“百家争鸣”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科任老师的教学管理风格,其中借用史实评论不太恰当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小刘:数学老师是法家的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班规,并严格执行
B.小张: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C.小汪: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主动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的真传
D.小徐:政治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4.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5.据史料记载:“隋朝大业五年(609年),全国人口为四千六百多万;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全国人口为一千二百多万;天宝元年(742年),全国人口为近五千一百万。”对这组统计数据分析不当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末战乱是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唐太宗反复强调爱护百姓
C.唐初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促使人口逐渐增加
D.在唐朝的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超过了隋朝
6.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政府征收茶税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英国BBC广播公司对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评论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下图是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一幅画面,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最早的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丝绸之路
8.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范仲淹给皇帝呈上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下列各项主张中最能体现其改革的核心的是
A.明黜陟,择官长 B.均公田,厚农桑
C.覃恩信,重命令 D.修武备,减徭役
9.《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10.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
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
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②③④⑤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
12.右图是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该结果之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朝国力衰退无法承受巨大的航海费用 B.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
C.当时的航海行为缺乏必要的经济动力 D.明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14.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15.阅读下列两表(出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其所反映的共同趋势是
年 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数量(万吨) 1.90 5.51 10.00
时 间 茶叶(万磅) 生丝(包)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均 5000/年均
1845年 8010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外贸出超逐渐扩大 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6.法国历史学家亨利 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 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17.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获取的信息是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①长城 ②大运河 ③十三行 ④票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厉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1.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22.某中学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其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最恰当的,应该是
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A.甲 B.乙 C.丙 D.丁
23.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文章中写道:“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材料表明鲁迅先生
A.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D.号召发动群众革命
24.“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张为
A.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
C.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建立福利社会
25.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诸多因素”指: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第Ⅱ卷 ( 综合题 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
26.(8分) 阅读图片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一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一一《剑桥中国隋唐史》
(1)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被后世所称颂为“开皇之治”。请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说说隋文帝是如何“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4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评价隋文帝杨坚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衍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的评价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理由。(2分)并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实现他的意图的。(2分)
27.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图: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大门 孔庙——大成殿 孔林——孔子墓
(1)阅读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分)
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最主要原因。(5分)
材料四 李贽(1527——1602年),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①。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②。李贽的进步思想首先表现在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③。这就是说,人们对是非的评论,本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人的评论,也没有固定的结论,是非如同岁月一样,日夜不停地发展变化,而衡量的标准也应该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变化④。他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⑤。他还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曾说“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⑥。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⑦”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⑧。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请分别写出序号。(5分)
材料五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 06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3分)
材料六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5)据材料六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5分)
28.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汪道昆《太函集》记载,安徽歙西溪南吴荣让是通过“度原隰使田,度山林使种树。------于是易以茶漆栌栗之利,------利视昔有加”,过了三年,不仅吴荣让“自致鉅万”,而且带动乡里从事这种进步方式的经营。
——《徽商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材料二 嘉靖之世,人有终其身未入城廓者。……有少与外事者,父兄羞之,乡党不齿焉。今(明末)------而闭户不出者,即群而笑之。 ——《徽州府志》
(1)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
材料三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
(2)结合材料三,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分)
材料四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元,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线”,-----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即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材料五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384088 11094775 —7706687
1918年 10080756 947420 +9133326
1922年 663290 18059756 —11427466
(4)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6分)
材料六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4分)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
高三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1—5 ABDBC 6—10 BCADD 11—15 DBCAB 16—20 BABAD 21—25 ACBCC
26.(8分)
(1)开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沿用均田制,对以后王朝影响深远。(4分)
(2)不同意,杨坚开创三省六部制,目的就是减少君主决策失误。(2分)
(或同意,隋文帝独断专行,不信任臣下;群臣也不敢谏诤,(2分))——开放式试题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制度上沿用完善隋制;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有利于笼络大批有才能之士,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分)
27. (20分)
(1)历史信息:a.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倍受后代推崇;b.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c.“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2分,以上任取2点即得分)
(2)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分)
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孔子主张不可能实现;
汉武帝时,道家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对儒家思想改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分)
(3)史料:③⑤⑥⑦(1分);史料解释:④(1分);历史叙述:①(1分);
历史观点:②(1分);历史评价:⑧(1分)
(4)a. b. c. (3分)
(5)绝对否定儒家传统道德,绝对肯定西方文化。(或存在偏激倾向)
原因:“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影响。
态度:扬弃(或批判、继承、发展、创新)。(5分)
28.(22分)
(1)部分徽商投资农业,农业商品化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由保守转向开放。(2分)
(2)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入超越来越严重。(1分)原因:中国手工制造的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机器制造的产品竞争。(1分)解决:在中国建立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1分)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中国产生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阶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分)
(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一战后又衰落。(或“短暂春天”)(2分)原因: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高额工业利润的刺激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3分)
(5) (4分)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充分发展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