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3.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学习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推理、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等科学方法;
5.养成热爱科学、善于合作、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善于反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质量守恒的原因。
【难点】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总和”的理解;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问题;
3. 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环节二 分析推理,做出猜想
各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会:① ;② ;③ 。
环节三 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和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之间的关系
提供仪器:电子天平、烧杯、锥形瓶、(短)试管、镊子、药匙
提供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稀盐酸
查阅资料可知:
1.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2. 碳酸钠+盐酸→二氧化碳+氯化钠+水
3. 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4. ......
具体实验方案:
1.取适量 于 中,取适量 于另一 中,将盛有 的 和盛有 的 一起放在 上称量,记录读数;
2.取下 ,将 溶液倒入盛有 的 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再将两个(支) (含仪器内的所有物质)一起放在 上称量,记录读数。
环节四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1: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记录】
实验名称
铁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g)
反应后总质量(g)
【实验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推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分析】1.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 “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算在内;
3.“质量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要算在内;不能只算一部分;
4.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是指质量守恒,而不包含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等守恒 。
环节五 反思质疑,继续探究
【思考】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有没有例外呢?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2:碳酸钠和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记录】现象: ;
结论: 。
【提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提问】怎样才能称量到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碳酸钠和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记录】现象: ;
结论: 。
【分析归纳】其实, 。但若要用有
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 中进行。
环节六 深入微观,探寻实质
【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呢?
【观看动画】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
【分析】微观角度: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 、 、 均不变;
宏观角度: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 不变,元素 不变。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这就是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环节七 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讨论】狄仁杰的迷惑
1.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会变小了?
2.为什么铁刀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呢?
查阅资料可知:
铁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它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
环节八 归纳概括,小结课题
【作业】同步解析与测评相应的练习题
【典例1】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5:1 D.4:1
【典例2】下列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
D.100mL水中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典例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
【典例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原子种类
④分子种类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的种类
⑦原子质量 ⑧元素质量 ⑨物质的总质量
A. ①②③⑤⑦⑧⑨ B. ①③④⑤⑦⑧⑨
C. ①③⑤⑦⑧⑨ D. ①③⑤⑥⑦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