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科版《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方案一)
一、目标与技能
⒈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⒉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方法与过程
⒈在密度实验中,通过对具体感性材料的分析,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⒉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五、教学用具
天平、烧杯、水、盐水、体积不同的铜块和铝块、刻度尺等等
六、教学内容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貌似相像,实质却不相同。你能识别图7-13中所示的物质吗?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识别这些物质呢?这节课我们通过科学探究来学习识别物质的一种方法——物质的密度。
㈡新课内容
⒈实验探究:
①猜想与假设
猜一猜:如图7-14所示的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想比较哪一杯的质量大?
试一试:如图7-15所示,将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没有,分别放置在天平的左右盘上,观察天平横梁向哪边倾斜。
想一想:
(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②制定计划
从以上两个猜想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量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④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起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实验证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物理学中,把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density)。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或克/厘米3 ,它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通常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克每立方厘米,记作kg/m3 (kg·m-3)或cm3 (g·cm-3 )。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⒉常见物质的密度
自然界的物质种类很多,有的已被人们认识,有的尚未被认识,人类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的物质。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㈢课堂练习
⒈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所使用的诸多方法中,其基本思路都是围绕着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⒉质量为222.5g,体积为25cm3的金属块,其密度为______g/cm3 这块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____
⒊甲、乙两金属块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则ρ甲=_____ρ乙。
⒋某量筒的最大刻度是500mL,用它一次最多能测出酒精____kg。
⒌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_____的材料制成的(选填“大”或“小”)
⒍一间教室长9m,宽6m,高4m,则这间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 kg(空气密度为1.29kg/m3)。
⒎量筒中有200克水,将质量为100克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升高到240ml处,求此石块的密度。
解:ρ水=1.0×103kg/m3
200厘米3的水约为200毫升,水面升高到240毫升,说明此石块的体积为40毫升,即40厘米3,则此石块的密度为:
ρ石=m/v=100g/40cm3=2.5g/cm3
答:石块的密度为2.5克/厘米3。
七、小结
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八、布置作业
⒈认真复习课文,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⒉完成印发的练习。
九、板书设计
略
十、课后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