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三 快与慢(三)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三 快与慢(三)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6 10: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沪科版《2.3快与慢(3)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s=vt和t=计算路程和时间。
2.学习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  点】会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计算路程和时间
【难  点】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课  时】1课时
【教  具】投影仪
【教  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了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已见到了一些,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回答
(1)李刚同学正常步行20秒钟走了24米的路程,求他步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李刚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那么李刚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3)学校到电影院约是1.2千米,李刚正常步行去电影院大约需多少分钟?
让三个同学分别板演这3道题。下面同学分三组做,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逐题点评板演情况,注意计算题的格式及公式、单位要统一。
2.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公式,s=vt和t=多种方法做出比较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最多能用几种方法。
教师巡视,最后展示学生的各种解法。
解法一:
已知:v1=0.8cm/s,v2=5m/s,s1=92cm,s 2=500m
求:t1、t2
解:由得
∵t1>t2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
已知:v1=0.8cm/s,v2=5m/s,s 2=500m
求:s1
解:由得
s1=v1t1=0.8cm/s×100s=80cm
∵s1<96cm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三:
已知:v1=0.8cm/s,v2=5m/s,s1=96cm
求:s2
解:由得
s2=v2t2=5m/s×120s=200m
∵s2>500m 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
已知:s1=96cm,v2=5m/s,s 2=500m
求:v1=?
解:由得
∵v1>0.8c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三.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
与数学里解方程不同,物理计算不但要求准确的计算,更要求充分的说理。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
【板书设计】
§2-3 快与慢(3)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
例:
【教后记】
1.
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