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沪粤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沪粤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6 10: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⑶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⑷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教学思想
本节课对每个知识点的处理,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动手探究,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对机械效率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见本章教学建议第3节)
◆ 教学器材
教师用:大小桶、水、铁架台、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细绳、钩码(每个重为2N)、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演示用刻度尺。
学生用:铁架台、滑轮组(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细绳、钩码(每个重为2N)、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1.复习提问与引入:⑴举几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说明力对物体做功的共同特征。⑵如何计算功?说出功的计算公式与单位。请利用功的知识分析下面的问题——2.问题情境:用桶从井中打水和桶掉在井中。教师针对该情境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⑴这两个过程中,人做功了吗?人都是对哪些物体做功了?⑵在人做的功中,对谁做的功是我们所需要的?对谁做的功是我们不想做的?⑶不想做的那部分功可以不做吗?3.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总结:在做功过程中,我们需要的、对我们有价值的功,称之为有用功;我们不想做而不得不做的功,称之为无用功或额外功。两个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同,所以有用功也不同。额外功虽然是我们不需要的,但为了完成目的却又不能不做。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我们称之为总功,是我们在完成目的时实际所做的功。W总=W有用+W额外。4.练习与扩展问题:我们在其他做功过程中是否也不得不做额外功呢?举几个身边的事例,并结合事例讨论哪些功是有用功,哪些功是额外功。二、什么是机械效率和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问题情境:如果桶重10N,从10m深的水井中打水和捞桶时都提上来50N的水,分别计算打水和捞桶这两个过程中的有用功和额外功、总功。 打水 捞桶W有用=G水h W有用=G桶h =50N×10m =10N×10m =500J =100JW额外=G桶h W额外=G水h=10N×10m = 50N×10m =100J =500J W总=W有用+W额外 W总=W有用+W额外 =500J+100J =100J+500J=600J = 600J学生回答。2.总结:做相同的总功,我们都希望有用功越多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所以我们就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3.练习:分别计算出上面打水和捞桶过程中的机械效率。 = = =83.3% =16.7%答案:打水的机械效率:83.3 ℅;捞桶的机械效率:16.7℅。4.讨论:以打水为例,如何提高打水时的机械效率?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方法一是在不增加桶重的前提下,增加桶中水的重量;方法二是不增加水的重量时,减少桶的重力。教师归纳:提高机械效率从减少额外功和增加有用功两个方面着手。5.问题: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各种简单机械来帮助完成任务,你能举几个具体事例吗?想想使用这些机械做功时,机械效率能为100%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总结: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所用任何机械的效率η<1。也就是说使用机械不仅没省功,还要多做功。三、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讨论:①分析滑轮组工作中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说明额外功的产生原因。②额外功在滑轮组的问题中是很难直接测量的。我们利用什么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就可以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③实验中为了能准确测量各物理量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对重物做的功是有用功,所以要测量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人手提拉绳子做的功是总功,所以要测量拉力和拉力移动的距离;如果拉动绳子的速度不均匀,测量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不稳定,因此要匀速拉动。2.学生实验:把各小组分成两大组,组装成图12-21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完成活动1和活动2,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活动1 :用轻质塑料滑轮提重物,用铁质滑轮提同一重物,计算机械效率。表格及数据:实验次序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提升重物高度h/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m动力对滑轮组做功W总/J滑轮组对重物做功W有用/J机械效率塑料21.10.10.20.220.289%铁制22.70.10.20.540.234%活动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机械效率。表格及数据:实验次序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提升重物高度h/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动力对滑轮组做功W总/J滑轮组对重物做功W有用/J机械效率121.10.10.20.220.289%242.10.10.20.420.495%3.总结归纳: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影响因素探究结论改进措施、提高效率与提升重物的重有关同一个动滑轮,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在安全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提货物与动滑轮自重有关不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自重越小,机械效率越高改进机械结构,使它更合理,轻巧滑轮组自身部件的摩擦机械自身摩擦越大,效率越低对机械进行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少摩擦4.问题:你对实验中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什么意见?还有其他方法吗?总结:由于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和钩码提升高度h是有关系的,即s=nh,所以只要知道滑轮组中吊着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就可以根据,计算机械效率。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还认识了机械效率,测量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练习:1.请讨论:(1)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吗?(2)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吗?(3)提高了机械效率可以省功吗?(4)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吗?2.机械效率越大的机械必定是( )  A.越省力 B.越省功  C.有用功越多 D.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3.不计摩擦,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一重物上升同一高度,则机械效率最大的是( )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D.一样大4.调查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机械的效率情况和提高效率的主要措施。 复习好上节课中功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以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弄清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关系。用两个量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因此教学中,我们并没有直接给出机械效率的定义,而是再次通过问题启发引导,让同学去讨论和发现,从而找到科学的表示方法。认识机械效率的意义,练习机械效率的计算,从学生熟知的问题中归纳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结出物理知识。知道任何机械的效率总小于1的客观事实。通过讨论,学习制定实验方案和计划。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感受不同因素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后讨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具体因素,反思实验过程,讨论更加简便的测量方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区别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联系实际生活,开阔视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图13-2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