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1 质量
1.教学目标:
⑴认识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⑵知道质量的单位,熟悉常用的单位,能对常用的单位形力具体的概念,初步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
⑶认识测量质量大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2.教材分析:
重点:
⑴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性质,
⑵通过“科学抽象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⑶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难点:
对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性质的认识。
地位:
组织本节课帮助学生建立质量概念,引导他们体验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过程,进而认识质量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培养学生 阅读资料、收集证据、分析信息的能力和习惯。并通过信息窗的方式介绍宇宙中物体质量尺度的数量级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介绍测量的基本工具——托盘天平的结构,再用信息窗的方式介绍一些精度和量程不同的测质量工具以适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学准备:
橡皮泥、演示用托盘天平及砝码、物理天平、分析天平等测量工具或挂图。
学生用:每组托盘天平一架。
5.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物体,安们占据一定空间,有形状、形态和大小,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材料构成,构成物体的材料人们称之为物质,例如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羊角锤是由铁和木头构成的。但不同的物体,构成它们的物质多少,这就是本节将研究学习的问题。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问:课桌和橙子,它们所含的木材一样多吗?总结: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演示: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并提出问题“形状变化了吗?质量变化了吗?”引导:阅读课本P114图7—1及图7—3,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基本性质”2.质量的单位 介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 单位 “千克”的由来,常用单位 及换算关系。 引导:估测自己或一些常见物体(一包方便面、一个鸡蛋等)的质量。 3.测量质量的工具 引导:对照课本“天平构造”认识桌面上托盘天平及砝码的各处结构名称。 出示并介绍:有关测量质量的工具或挂图组织学生小结 作业:同步学习与探究 讨论、比较、回答 思考、回答 分析讨论出质量 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进行简单的换算 估测、回答、交流 阅读教材图7—6“物体质量 尺度的数量级。” 认识、互相交流指正 观看、听讲、了解 小结本节内容 八年级下册P241~7 可多比较几例如:一张纸和一本书等。 教师及时引导并做好相应的解释 。 可使学生对不同等级的物体质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多介绍几种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6.板书设计:
第七章 密度与质量
1.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单位:
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 基本单位:千克(kg)
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换算关系:1 t=1000kg
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 1kg=1000g
间位置变化无关。 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单位:天平(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