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光的色散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光的色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08-06 13: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光的色散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探索自然充满兴趣,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
难点:做好本节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三棱镜、档光板、白光屏。
学生:玻璃板、白纸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镜、手电、各种颜色的颜料和透明光屏、调色碟。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课本图4—32和图4—33所示的小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或用彩色图案描绘下来。 课前自己或分组准备实验器材,完成实验并作记录。 让学生课前对光的色散有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演示在课前完成的小实验,并表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展示所描绘的彩色图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由此引入光的色散 一、二个小组演示交流展示自己的现象并以此提出问题。 演示、交流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提出问题的能力。
进行新课 一、光的色散 提出问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讨论、回答自己的猜想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彩色的光。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容易回答折射应及时予以肯定。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 引导学生观察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学生观察回答:光改变方向,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光的色散实验和七色光的混合实验有一定难度,若条件许可,可让学生自己探究。
二、色光的混合启发学生思考彩色光带再经过三棱镜后,又将怎样?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激学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观察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把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性化。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 思考、联想、回答。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三基色(课本世图4—37)。认识红、绿、蓝被称为三基色。 思考用实验探究三基色,总结归纳出:红、绿、蓝可以合成其他颜色的光,而其他光不以合成红、绿、蓝。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会体验光的混合。实验中,透明胶片的颜色要纯正。越纯正现象越明显。
用挂图或多媒体投影电视机画面,简单说明画面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物体的颜色。物体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图4—39所示的实验。 思考,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所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
四、颜料的混合让美术专业较好的学生回答:只需哪三种颜色就可得其他种颜色的颜料。 个别学生回答:红、黄蓝(三原色)。
引导学生将不同的颜料混合,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作业:做一做“水三棱镜”和“七彩陀螺”。 学生分组做实验,体验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不同。 尝试颜料的混合,体验色彩斑斓的奇妙世界。
五、板书设计
4.4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红、绿、蓝
三、物体的颜色
四、颜料的混合
三原色、红、黄、蓝
六、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