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光的反射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主动操作,能用自已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总结。
3、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利“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演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虚像概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平面镜、球面镜。
学生:平面镜、蜡烛、火柴、白纸
四、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复习:1、光的反射定律2、人眼看到物体的原因引入新课: 投影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物和像,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成像现象吗?进行新课: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举例后说明平面镜的普遍,指导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看看有哪些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平面镜的特点。 由成像特点,引出探究的必要性,指导学生设计探究的方案 教师巡视,及时进行指导点拨,不限制探究方法和仪器的选用。 组织各小组发言,引导学生解释假设中的错误或补充原来观察中没有的成像特点。 板书学生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 思考、回答 观看自由举例回答如像片、倒影等等。 分组仔细观察平面镜交流彼此的发现,回答:材料特点;外形特点;成像特点。 根据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组内进行交流和分工。 学生分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结束,学生就研究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发言,组员补充,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归纳和简记结论: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为本节知识奠定基础。 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及相关现象的普遍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发现因教师问题的不确定而更丰富使观察者更仔细、更发散且更敏锐。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归纳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设计的实验尚有欠缺,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引导补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质疑,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汇网,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播放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演示课件,鼓励、引导学生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明确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他不能承接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平面镜的这些应用进行分类、归纳: 平面镜成像 改变光路 问题讨论:请一位同学上来,让视线与讲台相平,你能看到讲台下放的什么东西吗?提供一面镜子,谁能帮这们同学看到? 质疑:平面镜对我们是否有不利的一面。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的信息窗,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出示球面镜。 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观看课件,讨论分析成像的原理。 通过课件体会、讨论分析成像的原理。 通过课件体会、理解虚像概念。积极讨论、举例平面镜的应用。 将应用分类、归纳 思考讨论,到讲台前做一做讨论举例 了解反射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球面镜。 将抽象的物理过程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模拟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突破虚像这个难点。 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以致用,检测学习效果,反馈矫正。 学会所用知识趋利减弊。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4.2 光的反射(二)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虚像2、等大3、等距4、垂直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三、平面镜的应用1、改变光路2、成像
六、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