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眼睛与眼镜(人教版)
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
(3)远视眼 ( http: / / baike.gaofen.com / czbk / ct_684.html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
2.人眼的调节功能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主要是因为眼睛的调节作用。
①眼睛的调节:主要借助于水晶体的作用。因为晶状体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靠周围肌肉的运动改变它的表面的弯曲程度,在观看远方物体时,晶状体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表面弯曲程度最小,这时眼睛的焦距最大。在观看较近处物体时,也是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变大,焦距缩短。因此,正常眼无论是看远处物体还是看较近处物体,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见眼睛是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
②远点:眼睛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眼睛的焦距最大,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点,成为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
③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大,眼睛的焦距最小,人眼能看到的最近点,成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处。也就是说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眼睛看清物体的范围是从离眼10cm处到无穷远。
④明视距离:在适当的照明下,通常的眼观察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不费力的,而且能看清楚物体的细节。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
3.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眼睛 照相机
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 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 缩小、倒立、实像 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 像距不变,当物距变小或变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即像距),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4.近视眼
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
(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
(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
5.远视眼
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写。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
(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②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
(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
1.眼睛与眼镜
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生活中的透镜位置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眼睛的构造与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成像规律和矫正方法。
2.中考题型分析
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会经常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视力的矫正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上。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不高,但也不能忽视。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大类;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1—1.5分之间。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视力的矫正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透镜的应用
一般考点 近视眼、远视眼成因 选择题、填空题,考查近、远视眼成像特点
冷门考点 眼睛成像作图 作图题,考查透镜应用作图
★考点一:眼睛
◆典例一:(2017·大连)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解析】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说明此人是远视眼,需要佩戴远视眼镜,也就是凸透镜。故,正确答案是A。
【答案】A。
【考点】 透镜的应用、视力的矫正。
◆典例二:(2017·鸡西)由于长时间的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的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此疾病形成原理与下面 (选填“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 (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解析】“老花眼”是远视眼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这主要是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如甲图所示;此时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此题答案是:甲、凸。
【答案】甲、凸。
【考点】 透镜的应用、视力的矫正。
★考点二:视力的矫正
◆典例一:(2017 云南)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可配戴 透镜矫正。
【解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前;凹。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典例二:(2017·烟台)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解析】远视眼睛是凸透镜,如果用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经过两次会聚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后移动,也就是加大像距。
所以,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 凸透镜成像。
1.(2017·自贡)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解析】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说法错误。漫反射也是光的反射,照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此说法错误。佩戴凹透镜矫正的是近视眼,不是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此说法正确。通过光的色散可以证明白光是复色光,它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此说法错误。人看到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直接射入眼睛的。
【答案】C。
【考点】 光的反射、复色光、透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
2.(2017·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此说法正确。远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差产生的。所以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此说法错误。照相机照相时,景物都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此说法错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应该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说法错误。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一定时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A。
【考点】 透镜应用、视力矫正、投影仪、望远镜。
3.(2017·连云港)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方(选项“前”或“后”),需要佩戴 加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解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也说明晶状体会聚光的能力太强,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是:前、凹透镜。
【答案】前、凹透镜。
【考点】 透镜应用、视力的矫正。
4.(2017 威海)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应配戴 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解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解答】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甲;凹。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5.(2017 江西)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 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解析】眼睛和照相机类似,晶状体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可以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相当于平行光线,经过人的眼睛后,像呈在视网膜上,故看远处景物的是甲图。
故答案为:甲;实。
【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6.(2017 怀化)如图,表示的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需要用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
【解析】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图中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近视眼;凹。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2017 昆明)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正常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的实像(填“放大”或“缩小”);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眼睛的镜片是 透镜。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缩小;凹。
【考点】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8.(2017 自贡)小金同学由于经常玩手机,近期发现视力严重下降,经眼科医生检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 视眼,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解析】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
【解答】近视眼的表现是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小金看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前方,则小金被确诊为近视眼,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故答案为:近;凹。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9.(2017 大连)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解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一些,这样像可以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
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A。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0.(2017 广东)如题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
知识点精析
考点概览
典例精析
跟踪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眼睛与眼镜跟踪训练(附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中,哪个是正常人的眼睛( )。
A B C D
2.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3.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雨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5.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7.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8.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9.今年6月6日端午节,小玲在爷爷家看到伯父的眼镜很漂亮,于是她拿着伯父的眼镜靠近“早餐饼干”的包装盒,看到了如图的情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B.该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伯父是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
D.伯父是远视眼,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
10.(多选题)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1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13.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D.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二、填空题
14.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凹)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正立/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可以佩戴 透镜来矫正.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是利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强/弱)些。
15.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16.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a)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b)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l)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3)如图画出了光线经虚线框内的透镜后的出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种情况下对应的透镜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 透镜,作用是 。
17.下列四幅图中:
(1)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图 ,远视眼的缺陷是晶状体的凸度过小或者眼球前后距离过 (选填“长”或“短”)。
(2)能够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的图是 ,近视眼看不清 (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第4节:眼睛和眼镜跟踪训练解析(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中,哪个是正常人的眼睛( )。
A B C D
【解析】①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③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A图,光线射入眼睛,像正好在视网膜上,属于正常人的眼睛,正确答案是A;B图,该眼睛佩戴凹透镜后,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属于近视眼,故B错;C图,该眼睛佩戴凸透镜后,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属于远视眼,故C错;D图,光线射入眼睛后,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属于近视眼,故D错。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考点】透镜的应用。眼睛及其工作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陈大爷患上了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会聚光的能力变差,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故需要佩戴凸透镜提高他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应戴凸透镜。故A正确。
【答案】A。
【考点】透镜应用、视力的矫正。
3.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雨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
【解析】①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②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4.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解答: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比以前会聚得要晚了,像距更大了,因此要得到清晰的像,需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故选A。
5.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解析】由题意“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说明,陈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 ( https: / / www. / s wd=%E8%BF%9C%E8%A7%86%E7%9C%BC&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
这说明陈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故选A。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选A。
7.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眼距离书本大约33 cm,如果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说明此人已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故选B。
8.张大胜同学是近视眼,自习课上他戴上眼镜看书。如果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关于他的做法以及书上的字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书靠近眼睛,像是倒立的;B.将书靠近眼睛,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像是倒立的;D.将书远离眼睛,像是正立的
【解析】近视眼靠近物体,可使物体经过眼球中的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所成像是倒立实像,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将书远离眼睛,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物体,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今年6月6日端午节,小玲在爷爷家看到伯父的眼镜很漂亮,于是她拿着伯父的眼镜靠近“早餐饼干”的包装盒,看到了如图的情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B.该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伯父是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
D.伯父是远视眼,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
【解析】(1)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本来应该成在视网膜上的像结果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需要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加以矫正;(2)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小玲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早餐饼干”,故该眼镜是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弱,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所以需要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加以矫正。
故选A。
10.(多选题)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解析】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综上分析,只有选项A、D正确。
故选AD。
1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所以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故选B。
1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解析】(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正是放大镜原理;(4)当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正是幻灯机的原理。
【解答】A、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错误。
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发散,故B错误。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C正确。
D、幻灯机是利用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13.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
C.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D.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
【解析】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解答】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由题意可知: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故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4.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凹)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 (正立/倒立)的像.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可以佩戴 透镜来矫正.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是利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强/弱)些。
【解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或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
【解答】(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3)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凸;倒立;凹;弱。
15.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 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解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正常眼无论看远处的物体还是看近处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眼的成像情况是A、C两图;
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变厚(凸),折光能力变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而看不清物体,故是B图;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而看不清物体,故是D图。
故答案为:A、C;B;D。
16.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a)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b)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l)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3)如图画出了光线经虚线框内的透镜后的出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甲、乙两种情况下对应的透镜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是 透镜,作用是 。
【解析】(1)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光屏,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
(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当看物体时会将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
(3)原本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不再平行,而是发散,故甲图虚线框内的是凹透镜。
发散的光线经透镜后变得平行,因此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乙图为凸透镜,如图所示:
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1)凸透镜;(2)前方;(3)如图所示:凹;使光线发散。
17.下列四幅图中:
(1)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图 ,远视眼的缺陷是晶状体的凸度过小或者眼球前后距离过 (选填“长”或“短”)。
(2)能够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的图是 ,近视眼看不清 (选填“近”或“远”)处的物体。
【解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1)远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如图①。
(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进行矫正,则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能够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