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李清照词两首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一切的诗词,在清照面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郑振铎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也擅长诗文。她自幼深受文学艺术熏陶,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十八岁嫁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和偕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艺术成就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情调感伤,风格顿变。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语言清丽,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她的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古代第一才女端
庄
其
品
清
丽
其
词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不仅能写出婉转哀愁的闺中之作,也能写出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气魄雄浑的诗句。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后人辑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人称“婉约词宗”。 后人评价 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后人评价范读: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范读: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醉花阴》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齐读: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齐读: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声声慢》后期 对国破家亡夫死,受尽折
磨,颠沛流离的深沉哀叹。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哪些意象??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后:淡酒 晚风 归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链 接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如:“明月、夕阳”、 “流水、落花” 、“鸿雁”等,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呢?明月、夕阳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年来,人们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则是用月来表达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包括斜阳残阳)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阕”,都以写夕阳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相思不相见的伤感情思。流水、落花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外,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鸿 雁 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示例:
《醉花阴》末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课堂讨论 纵深提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课堂讨论 纵深提问: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谁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
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表现手法吧。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链 接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
《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
《声声慢》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浅入深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苦心境。链 接 诗中叠字又称“重言”,是一种修辞手段。叠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是两个字的重叠,却传达出了一种不尽的意味。无论是用来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还是用来抒发情感,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收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
《声声慢》首句: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诗人连遭不幸,于是她苦苦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找到的只是“冷冷清清”,而“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深。全诗抽绎难尽的愁思,便由此延展而出。 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
《声声慢》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
《声声慢》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总结上文,是说愁之外另有一番深意:包括亡国之愁、孀居之愁、飘零之愁、晚景之愁,让人读后愁绪纷纷,意乱如麻,处处生愁。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前愁为迷蒙而华丽;后愁孤标而凄清。《醉花阴》描写了一位敏感多才的少妇在重阳佳节对远方丈夫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声声慢》描写了一个孤孀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乱离,孤独寂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前 “黄花”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诗酒自遣的潇洒;
后 “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哀。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前 “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后 “酒”是凉薄的慰藉,是生存的一丝寄托,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化不了心头的冰霜。课堂讨论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相似,情调心境迥异。
④同是写秋风、黄昏,写情寄意殊异。课堂讨论 前者是“帘卷西风”,富含想象与联想,也许远道而归的夫君翩翩而入,也许想到曾经二人双双卷帘入室;也许风解人意,催词人莫在夜凉中再作逗留… …富有诗情画意。
后者是“晚来风急”直抒胸臆,急风中,难存点滴暖意;急风中,记忆变成碎片;急风中,难理愁绪,急风中,最难将息,单薄此身流离无寄… …课堂讨论 前者是“东篱把酒黄昏后”,黄昏,似是词人等候的起点时刻。到了黄昏,就应彼此的心灵之约来到东篱遥相问候。虽然思念着的人并不在身边,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爱侣之间的情意应该是可以遥相感知、心有灵犀的吧。
后者的“黄昏”似是词人苦捱的终点时刻。好不容易才独自熬到了黄昏,但又要怎样继续熬过黑夜,则又是更深的痛苦,更大的煎熬。课堂讨论 所以《声声慢》中的黄昏,充满了完全的冰冷和绝望,而《醉花阴》中的黄昏,尚存一丝想象的浪漫和甜蜜
两首词, 同样是写愁, 但表现“愁”的方式不同,《醉花阴》抒发的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声声慢》抒发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 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也有别,这既是词人情感、生活历程的真实记录, 也是时代变迁的有力佐证。课堂讨论5、对李清照的“闺怨词”你怎样评价?课堂讨论5、对李清照的“闺怨词”你怎样评价?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妇女,能够坦率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深深的思恋之情,描写了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这在当时乃是一种很大胆的行为。所以,有人批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其实,感情的充沛、真挚,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她的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拓展:如何评价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发现? 拓展:如何评价李清照词中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发现? 作为封建时代的卓异女性,李清照的潜意识中开始闪现出“女性精神”觉醒的火花。李清照是个纯粹的抒情词人,她以己之情抒己之怀,纵情表述自己的爱意别情、人生感悟,冲破当时女性的话语疆界,尽显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我们在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和闺怨离愁之外,看到了她们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这是作者精神追求的表达,是对男性话语的颠覆和超越,它超越了男权话语体系中女性只能作为世俗玩物和被观赏者的命运,由表现被物化的对象转化为表现血肉丰满、内心丰富、具有主体自尊的大写的人。这是古代文学视阈中女性地位的重大转变也是对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自身的张扬和超越。背诵默写本单元八首词;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