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6-28 09: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调研测试
历 史 2018. 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大题(即选择题、判断题、填充题和材料解析题),共8页,为闭卷考试。考试时
 间为50分钟,总分50分。
2.选择题、判断题的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填涂,填空、材料题的答案均应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黄炎培先生在《天安门歌》中写道:“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
 地做个人。”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
 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首席全权代表是
A.李维汉       B.阿沛·阿旺晋美   C.班禅大师    D.达赖喇嘛
3.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
 时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林彪
4.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时事相联系。1952年春节,农民张大爷家大门上贴的春联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5.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时值
 A.一五计划时期              B.曲折探索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以来的新胜
 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B.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制定了临时宪法
C.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7.右图是八年级某老师准备的课件中的图片,据此判断该老师讲课的主题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公私合营
8.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深情吟诵起自己填的词: “百姓
 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首词赞扬的是党的好干部
11.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整风运动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2. 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
 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
A.坚持“两个凡是”          B.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C.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D.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13.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
 基础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毛泽东提出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14.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读书笔记,该记录反映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这些企业
 的改革得益于
A.国家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B.赎买政策的顺利实施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计划经济的政策扶持
16.中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哪次会议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17.下图是1980年我国率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
 “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是
A.厦门       B.汕头       C.深圳      D.珠海
18.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9.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
 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些报道的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发展才是硬道理》
C.《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D.《论十大关系》
20.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包括
①邓小平理论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答题卷上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
共6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
来了。 ( )
22. 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
23.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
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
24. 1970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
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26.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 小题,6空,每空1分,共6分)
27.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    》(简称)。2002
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上,“    ”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 1988年,国家决定设立    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    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9.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要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2017年,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3题,每题6分,共18分)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材料一 毛泽东指示:“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
材料二
材料三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这次阅兵是为了迎接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
(2)据材料二,中央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签署协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通过这场战争,中国获取了哪些战略利益?
(3分)
31. 1953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们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社会主义工亚化建设道路上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纪45 邮票《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1.30发行)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实施,填补了中国现代工业的空白,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体系。1956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国的新兴技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苏联派出了大量综合专家、设计专家、地质专家帮助中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与中国技术人员一道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唐日梅《“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建国初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1分)
(2)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汽车制造和连接长江南北的交
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2分)
(3)据材料三,实施“一五计划”对中国有哪些重大意义?(3分)
3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国以来,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关系经历了多次
变革。
材料一
材料二 公社在1958年秋季成立后,刮起了一阵“共产风”。主要有三条:一是拉平穷富。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分别体现了变革土地所有权的哪两项措施? (2分)
(2)材料二所说的“共产风”是什么运动刮起来的? 据材料分析该运动会对农民产生什么不
良影响? (2分)
(3)材料三是农民对国家实行的哪一制度的赞扬?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这一制度带来的积
极影响。(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