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质的密度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1.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知道量筒和量杯的用法。 教具 刻度尺、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铁块和铝块、托盘天平、量筒、牙膏皮、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能力 能根据物质的这一属性来鉴定物质的种类。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情感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
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师组织指导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明确物质的特性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你能识别桌子上的几种物质吗?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但有时单凭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并不是都可行。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学生讨论得出不能仅根据体积或质量的大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学生猜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就能鉴别它们的种类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