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功
【学习目标】:
1、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的计算
难点: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任务一:认识功的概念
观察教材P10图9-20,你能找出这些机械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共同点:
在力学中,如果对物体用了 ,并使物体沿 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
任务二: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小组讨论:
1、用力推石头但没推动。用的力是否产生了成效?为什么?
2、踢出去的足球,运动了几十米。脚对滚动的足球是否做了功?为什么?
3、提着包沿水平方向行走。手是否对包做了功?为什么?
简记:劳而无功、不劳无功、垂直无功
归纳机械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1.
2.
同位互相举出一个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任务三:会进行功的计算
自学教材P10-P11
功的计算公式:W= ,功的单位是
和 。
自学P11例题
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对照课本上的解题过程。
小组交流:解题方法及心得
试着做P11第一题
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二、自我检测
1、下列情况中做了功的是( )
A. 一个同学提着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了一段距离
B. 一个木块在水平光滑的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静止不动
D. 起重机把货物向上提升了5m高
2、1J的功就是( )
A. 把质量是1kg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B. 把重1N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C. 把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D. 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在此力的方向上移动1m时,此力对物体做的功
3、某人从一楼登上四楼,第一次用了15S,第二次用了30S,这两次登楼均是匀速,则人登楼做的功是( )
A. 第一次较多 B. 第二次较多
C. 两次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在水平桌面上,将重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用的推力是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1m后停止,则推力做功 J,重力做功 J。
5、一工人用200N的水平拉力将重4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拉动了20m,接着又杠着木箱前进了15m,然后杠着木箱上了3m高的二楼放下木箱,求这个过程中工人对木箱做了多少功?
6、用一个动滑轮将货物匀速提升1m,已知货物重500N,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人拉绳子的力是多少牛?
2、人拉绳子做了多少功?
三、系统总结
总结本节所学基本概念和规律,解答计算题时的注意事项。构建功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
哪些问题自己还不理解:
评价本堂课自己的表现(自学过程是否投入、听老师讲课注意力是否集中、讨论问题是否参与等):
你注意力F与距离S要对应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