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让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与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琵琶行!导入: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琵琶行并序》亦可了解诗歌描写声音的常见手法及技巧后熟练迁移。
2、体会正面、侧面相结合来描写声音的方法。
3、讨论、体会以声摹声,以形绘声,想象联想、含蓄、委婉、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来描摹声音的写作技巧。二、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1、说到琵琶声,诗歌写了几次?哪一次是详写?哪一次是略写 ?在什么情境下琵琶声第一次响起?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 2、第二节作者对琵琶声的精彩绝伦的描写,历来被世人所赞颂,请你完成下面表格,对这些句子进行细细的品味。
音乐描写的句子特点手法分析(用了哪些手法来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第一乐段: 珠落玉盘,节奏轻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本体 喻体 特点大弦 急雨 浊重沉响,节拍急促 两弦 珍珠落盘 错落有致,清脆轻快小弦 私语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第二乐段: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本体 喻体 特点声的流转 间关莺语 悠扬流转,悦耳动听声的凝涩 幽咽泉流 缓慢消沉,低咽凝滞第三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本体 喻体 特点银瓶乍破刀枪齐鸣声的高亢激昂雄壮,振聋发聩比喻的作用在诗人的笔下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诗人用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难以用语言描摹的美妙乐声,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声音可以感知到的形象作比,音乐形象变得异常鲜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找出叠词叠字,双声叠韵词
①叠词叠字
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另有瑟瑟、茫茫、唧唧,不直接描写音乐的。)
双声叠韵:间关、幽咽、呕哑、嘲哳。
②这些词语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描写音乐的方法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详写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激越雄壮音乐感情轻松愉快幽愁暗恨激烈紧张戛然而止无声暂歇
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
作用:把音乐效果和环境气氛、人物感情结合起来写,共同烘托出一个音乐的世界试从以下常用方法和角度分析白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
①运用比喻描写音乐(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④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巩固检测 【巩固检测:】
1、古诗《夜筝》很像《琵琶行》的一个缩本,读后根据后两句的内容默写出本段内容与之相近的四句。
夜 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 自弹自感黯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 。
, 。拓展听? 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①当时诗人的族侄、著名文家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南陲海涯。(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 , 从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 ________。(3) 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______ _______??????? 这一典故。该诗表现音乐的高妙并不是直接写琴声,而是从?????______ _______????????? 。
(4)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五、课后作业欣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余光中的《女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