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作家作品介绍《萧萧》解读《萧萧》人性的悲剧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作家沈从文走进湘西凤凰古城——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
血腥野蛮的“湘西”——《神巫之爱》
理想化的“边城”——《边城》
课堂讨论1
返回凤凰古城凤凰古城凤凰古城鸟瞰图凤凰古城返回 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岸边,条石铺砌的街巷,依江而建的木制吊角楼,多情的湘女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民族风情画卷……血腥野蛮的“湘西”返回简述《神巫之爱》的故事情节
强烈排斥现代都市,夸大湘西恐怖色彩
“贫血”VS“血腥”
“小资”VS“野蛮”
催毁城市脆弱的审美文化
使作品有很强的张力理想化的“边城”返回边城茶峒一角边城茶峒渡口沈从文被都市所接纳后,表现城市人非常喜欢向往的湘西。《边城》给都市的读者提供了一种湘西世界的想像图景,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家世显赫军人世家
文化名流
名人辈出
返回沈从文故居位于城南中营街,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看上很古老。沈从文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少年,古朴雅致的环境陶冶了他的性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经历坎坷私塾学习
部队从军
告别家乡
北京寻梦
喜结连理
成名成家返回人生各阶段留影返回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于1934年童年时代1922年离开湘西1939年在昆明1982重返湘西著述丰富《边城》
《长河》
《湘西》
《从文自传》
《湘行散记》
《沈从文文集》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返回返回萧萧的故事 女学生过身前景 背景自然的人性 自觉的反醒萧萧的故事——前景小说的基调——平和的陈述句
“乡下人吹唢呐接媳妇,到了十二月是成天会有的事情。”
萧萧的故事——前景小说的叙事
1.萧萧的出嫁——不为婚姻愁烦
“这个女人没有母亲,从小寄养到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
“萧萧做媳妇时年纪十二岁,有一个小丈夫,年纪三岁。”
2.萧萧的成长——原生的、自然的
“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四季无疾病,倒发育得这样快。” 萧萧的故事——前景 3.萧萧与花狗——听从自然人性的召唤
“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象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
4.萧萧变成妇人——没有强烈的贞洁观
“终于有一天,萧萧就给花狗变成妇人了。”
5.萧萧面对礼法——消极执行,有惊无险
“看是沉潭还是发卖?”伯父不忍将萧萧沉潭,而发卖也找不到人家,萧萧就又住下了,丈夫与她还是象姐弟一般,家人依旧对她好,住到生了个儿子。
萧萧的故事——前景小说的结局——自然人性的胜利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原作结尾)
课堂讨论2
“女学生过身”——背景关于女学生的传闻
荒诞不经
吃、穿、行、做事、花钱、嫁人、对待男人……
对于女学生的感情
复杂而有趣,歆羡与轻蔑,距离与好奇……
萧萧要走女学生的路
对萧萧来说,女学生完全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萧萧要逃走的时候,她却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
萧萧逃跑成功会怎样?她不可能真正地踏上这样的旅程。“女学生过身”——背景“女学生”的意义
给小说一个时代背景 小说的张力所在
对于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
一种轮回中新的变数
“小毛毛哭了,唱歌一般地哄着他:‘哪,毛毛,看,花轿来了。看,新娘子穿花衣,好体面!不许闹,不讲道理不成的!不讲理我要生气的!看看,女学生也来了!明天长大了,我们也讨个女学生媳妇!’”(1957年新的结尾)
课堂讨论3课堂讨论1.怎样理解“我是乡下人”? 返回
2.作者在讲述萧萧的故事是如何表现矛盾和冲突? 返回
3.你怎样看待作者给萧萧安排的两个不同结局? 返回返回人性的悲剧田园牧歌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种田的庄子里”搭建自己的爱与美的永恒的“人性的希腊小庙”
宽和从容、情节舒缓、细节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自然与人为的冲突
用天然的人性对抗婚姻制度,用农人纯仆的天性对抗礼法制度
中国道家哲学的精髓:《庄子·应帝王》的神话原型人性的悲剧以喜剧写悲剧
萧萧的快乐里头潜伏着无知与麻木
萧萧的自然人性带着蒙昧的面目
萧萧的命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萧萧的喜剧结局加强悲剧性
以小悲剧写大悲剧
《边城》在现实上是很小的悲剧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是个大悲剧
自然与人为的大冲突和张力
自然不是纯美的风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