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4 《金岳霖先生》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课件:专题4 《金岳霖先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28 22: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金岳霖先生 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译文】 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
【领悟】 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译文】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
大义。
【领悟】 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导入阅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往情深深几许,一瓣心香一瓣痴,因为爱你,我愿意让你飞向幸福的方向;因为爱你,我愿意把相遇相知的美好收藏;因为爱你,我愿意独守一座城。为你一生疼,百转千回后,你依然是我生命里的暖,你若安好,我便是晴天。今生,不许天长,不为地久,只要你记得,花开时,我来过。
有一种遇见,一眼凝眸,便是永恒;有一种心动,一生一次,只为一人。陌上初识,写满柔情,我细数着一季又一季的落花,在等你的季节里,用年华作笔,写下一个不悔,春暖花开,拾一抹牵念寄给你,回眸处,愿初遇的那一抹花香,能芬芳你所有的流年……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1939年 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 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 的夜晚》《晚饭花集》《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作品。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对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家乡的风物人情、习俗民风。他的作品富有地方特色。其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2.背景解读这篇文章写于1987年2月,作者是怀着敬仰和纪念的心情写成此文的。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其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汪曾祺写的这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值得后人长久阅读。文章还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事,有史料价值。3.古代文化知识(1)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哲学家、逻辑学家。
1914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学博士学位。1921年后游学英、德、法、意等国。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一生从事哲学、逻辑学研究和教学。在哲学方面,吸收西方哲学的成果,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最早把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批判了罗素的主观唯心论,论证了事物的可知性;提出摹状与规律的学说。在逻辑学方面,20世纪30年代系统地从西方引进演绎逻辑,对演绎逻辑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思维规律。著有《逻辑》《知识论》等;出版有《金岳霖学术论文选》《金岳霖文集》等。(2)风毅坚卓、精诚团结的西南联大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师生被迫南迁,开始了教育史上的“万里长征”,最终在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具有以下特点:师生继承了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爱国民主精神;集合了三校师资力量,大师云集,民主办学,形成优良风气;兼容并包,治学严谨,人才辈出;发展进步组织,发动爱国运动,在短短不满9年的时间里,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奇迹,为抗战和后来的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1)jǐ guān dí rǎnɡ zhù zhān 答案:(2)jiá jiā gěng jǐng shè shě zǎi zài答案:辑/缉/揖 燥/躁/操 盲/肓/育 2.据音写字答案:(1)①不止 ②不只 (2)①精深 ②精湛 3.词语辨析
(1)不止·不只
【辨析】 “不止”,动词,继续不停;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连词,不但,不仅。
【例句】 ①2015年临近岁尾,有关教育部要收紧自主招生政策的传闻喧嚣    ,甚至有媒体预言,“教育部酝酿拆散自主招生联考”。?
②这篇作品的采访经历,    让我们了解如何写作,更提醒我们,自己将来也可能像他一样会有低迷的时候,但只要坚持,把握住机会,就一定会走出低迷,取得成绩。?
(2)精深·精湛
【辨析】 又专又深,都可形容学问、知识、理论、技艺、分析等。“精深”强调深入、专精,还更多形容思想、著作、理论、认识等。“精湛”强调惊喜、高超、出色,多用于演技、医术、棋艺等技艺,而且多用于书面。
【例句】①季羡林在许多文化领域里均有    的学术造诣。?
②品茗会上,茶艺师    的茶艺表演让人为之倾倒。?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 二、文本研读
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考点:概括内容要点】文章开篇就说到“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参考答案:①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②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③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④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东道主面子。⑤对友情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2.【对应考点:探究写作手法】有人说,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作者却将他的形象描写得滑稽可笑,这有损先生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作者写人物不抓主流,不去写金岳霖先生严谨治学的闪光点,而是刻意将先生身上的缺点进行放大,把一位大哲学家写成一个滑稽可笑的人,这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做法。
观点二:不同意。作者写金岳霖先生的滑稽可笑,是一种寓褒于贬的写法,突出其不谙世事,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的性格,避免了正面人物描写高、大、全的模式,还原了历史的真实,人物本身的真实。读者并不会因金岳霖先生的“怪”而感到可笑,反而觉得他很可爱。参考答案: “怪”,具体体现在“练盲肠”和剃光头上。阅读课文第7、8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3.【对应考点:概括主要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王浩和金先生有何相似点?4.【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关系及作用】本文的主题是回忆金岳霖先生,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他的学生王浩?参考答案:衬托。通过王浩的“怪”来写他受金先生的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突出成就,来突出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三、探究争鸣
全文以一个“趣”字为线索,描写了金先生有趣的外表穿着,所教有趣的学科,有趣的提问,有趣的答问,有趣的讲学,有趣的爱孩子的方式,有趣的爱人的方式,有趣的接触社会的方式等来展现一个哲学家的全貌。那么,本文的当代阅读价值何在?思路提示一:金岳霖是中国著名哲学家之一,学术界不少人都写文章称赞他的学术思想,肯定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则把生活形象、师表形象留给广大读者,留给历史,这本身就很有意义。
思路提示二:金岳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凭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写作才华,写出来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长久阅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思路提示三:文章涉及西南联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价值。四、主旨归纳
本文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汪曾祺为怀念他的老师、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而写的一篇回忆散文,也是作者晚年回忆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生活的作品之一。学生回忆老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案:本文通过记叙金岳霖先生在治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言行和事情,赞美了金岳霖先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的师长风范及率真可爱的性格,塑造了金先生“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金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
1.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经历了一辈子的写作训练,培养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平实而有韵味。这种韵味有点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描叙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辞达而已,不事夸张,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作者的本意。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须细味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说来,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写金岳霖先生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而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2.人物塑造有个性
本文是记人散文,金岳霖先生形象塑造的成功,有特色,也体现在人物语言简约、精当、富有个性上。很注意地听学生回答完问题,一句“Yes!请坐!”听说林国达淹死,上课时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某一年,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到了以后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每次只一二句话,每句却都是金先生简练说话风格的体现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透射,极富个性。二、微型写作
参照杜甫的画像,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的画像作一番描绘。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
?
?
?写作示例:风急天高,残阳西下。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坐于兀石之上?你愁眉紧锁,如一抹挥之不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你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颤抖。你注视着远方,用目光亲抚着那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你双手抱膝,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秋风为你漂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三、素材积累
【素材1】
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是个“有趣”的人,上课不脱呢帽,请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向林国达提怪问题,演讲时捏跳蚤玩,和斗鸡同桌进食,跟小朋友比水果大小……
适用话题:人要有个性;率真、自然是最好的品格;因为真实所以难忘(敬重)。【素材2】
金岳霖养了一只母鸡,最近反常地连续3天不下一个蛋。老金担心鸡难产,赶紧请东京帝国大学医科博士毕业的杨步伟过来看一看。杨步伟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把鸡抓来一看,原来老金经常给鸡喂鱼肝油,以至于这只鸡营养过剩,鸡蛋卡在屁股眼出不来。杨步伟伸手一掏,问题马上解决。金岳霖一见,欣喜不已。为表感谢,他特地邀请杨步伟一家去吃烤鸭。
适用话题:率性天真;童心。【素材3】
汪曾祺的夫人施松卿女士出身名门,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始就读于物理系,同杨振宁同班,后由于身体原因改读英文,当年施松卿风华正茂,有人问她为何选择当时外貌背景都不出众的汪曾祺时,她说她看中的是汪曾祺的才华。
“文革”时期,汪老受到迫害,举家被安置在北京一个偏僻的四合院里,不知是不是当时有人故意整他,汪老所住之处紧邻当时北京一有名的地痞,有人好心告诉汪老要小心一点。后来入住后,汪老的夫人想要作画,汪老就在窗前用废弃的水缸栽了些豆角,时日一久,藤蔓渐渐爬满了隔壁的窗户,遮住了所有的光线。那里住的恰恰是那个地痞。汪老过意不去,后来拿一袋豆角送给那个地痞。出人意料的是,满面刀疤的地痞态度谦和,还问汪老,可否送一幅画与他。可见,汪老的人格魅力的感染力。
汪老年老之际,一家人仍住在狭小的房子里,汪老的书房在小小的阳台上,有一个外国作家读了汪老的著作,专程来拜访他时,看到汪老简陋的住处很是感慨。后来家人劝说要汪老向政府申请房子,但一辈子著书颇多的一代大家竟苦恼如何写申请(其实是讨厌复杂的程序),最后作罢。后来还是按照儿子的职务分了一套房子。
适用话题:平静淡泊;不计名利;才华;人格魅力。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再说金岳霖先生
黄集伟
五月某日,余与某君相见于不约而同读罢《读书》今年第五期汪曾祺先生所撰短文之后,以是话题自金先生说开,且说且长、且长且细、且细且益发生趣——其中兼感慨并评说,容勘误寓增补?现仅据记忆草此短文,也算应了汪先生“应该有人好好写写”之召唤。呼应标题。细节描写,更显其天真可爱之性格。金先生确系一生未娶。除去读写,每日只一人独处,冷清固然,却也落得自在无牵。有段时日,金先生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同住一处,满院熟稔同辈、黄口小儿均以“金老头儿”唤之。其时金先生雇一二级厨师为其制作饭食,而金先生最喜欢油炸龙虾片,不知那位二级厨师是否因此顿生明珠弃暗之嗟。某日,梁先生见其厨师外出采购,手捏一张数码为五千余元的人民币活期存折,惊疑不已,找到金先生问其缘由。金先生答曰:“这样方便。”梁先生曰:“若不慎遗失,岂不枉哉?”金先生依旧说:“这样方便。”梁先生说:“这样吧,存个死期,存个活期,两全其美——而且‘死期’利率高于‘活期’”。谁知金先生连连摆手:“使不得的,本无奉献,那样岂不占了国家的便宜?”梁先生无奈,只得为其细述储蓄规则多项。述毕,金先生满脸欣然,停有片刻,说:“你真聪明。”当然,最终此事亦非就此了结。“改存”之日金先生几欲打退堂鼓,理由是他预备在自己死后留一千元钱酬谢厨师——“如果将剩余的钱都存了死期,万一某日我突然死了,钱不就取不出了?”这回梁先生不能不笑。笑罢,梁先生又将如何将那一千元酬金抽出为厨师另立户头之类细细讲演一番,末了金先生重又孩童般喜作一团——“你真聪明!”据悉,梁先生自金先生口中很赚过不少如是之褒奖呢。另有某日,伏天,数位友人同往金先生舍下闲坐。一进门,便见金先生愁容满面,拱手称难:“这个诸位一定要帮忙!”友人既不知何事,又不便细问,但念及“金老儿”独身一人,不便诸多,便作英雄状慷慨允诺。俄顷,厨师为来宾每人盛上一碗滚沸的牛奶。英雄言辞尚余音缭绕,无奈,只得冒溽暑之苦,置大汗淋漓于不顾将碗碗热牛奶一饮而尽。谁知几位不几日再次光临,重又蒙此等礼遇,且金先生口气坚定,有如军令。事隔有旬,好事者向金先生问及此事,方知原来金先生冬日喜饮牛奶,故定量可观;时至盛夏,饮量大减,却又弃之可惜,故有“暑日友人饮牛奶”一举。也许金先生以为订牛奶有如“定亲”,要“从一而终”,不得变故。殊不知牛奶之定量增减有尽由主人之便的通例。当友人指点迷津甫毕,金先生照例回赠那四个字的赞许:“你真聪明!”语言幽默,富有情趣。汪曾祺先生文中提及金先生晚年坐平板车去王府井“接触社会”一事,彼景彼情想来的确有趣味。不过,金先生此举另有一番难言苦衷。金先生患青光眼疾后,尝就医于“协和”。“文革”伊始,“革命派”不许金先生用车。金先生问讯曰:“停用专车可以,可我怎么去‘协和’看大夫?”“革命派”答曰:“给你派辆排子车吧!”在“革命派”来说,此为戏言?揶揄?抑或是推托之辞?不得而知。反正金先生欣然从命,乐不可支。每每于就诊之日,准时自携一木制小马扎,端坐于平板三轮车上,任人一路踩过去,且东张西望,不胜惬意?遥想此景,金先生是否身体力行地诠释“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之境界?似难说清。 截取生活片段,形象更加丰满。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