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7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六三制7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6-29 09:4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平面图形?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课件演示: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比如,老师手里拿的这张长方形的纸,因为它非常薄,所以他的厚度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请大家看大屏幕,(教师课件演示)这样一张一张的摞起来,一个平面图形就变成了一个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立体图形,你能找出来吗?(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初步认识面、棱、顶点。
你想知道长方体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要想知道这些,我们必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面、棱、顶点。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教师用土豆切三次,分别让学生认识面、棱、顶点。)
教师用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1)想一想可以研究长方体的哪些方面?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研究?
学生汇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可以用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等方式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2)学生分小组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发放如下记录表:
请同学们用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等方式来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只给学生说明方法,不给学生过多的提示,让学生有充分的交流、讨论的空间
(3)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
(4)教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情况。
(5)认识长方体的透视图。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看到的用实线表示,看不到的面用虚线表示。上下左右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设计意图]尽量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①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②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名称
长方体

个数

形状


条数
长度
?
顶点
个数
?
(2)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
(3)出示练习题,学生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学生自己总结特征,完成如下表格。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空。
长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选择题
①根据出示的图形,计算出长方体后面的面的面积?
②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
A .20 B .40 C .60 D .80
学生独立完成,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出现的问题。最后进行全班性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紧跟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