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虽有佳肴 同学们,听说过“博闻强识 ” “因材施教”这些成语吗?知道它们出自哪里吗?不用说,就是出自我们古代儒家经典《礼记》。“ 教学相长”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虽有嘉肴》。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读读,这课向我们论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导入新知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者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作品简介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作品简介1、给下列红字注音:
佳肴( ) (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 ( ) 旨 ( ) 至道 ( )
善( ) 困 ( ) 是故( )
自强 ( ) 自反( )
故曰:教学相长 (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jiā qiǎngyuèxiào即使甘美最好的道理自我勉励好处不通,理解不了所以反省自己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yáo导入新知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 先听教师范读或音频朗读,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新知讲解 读准节奏, 根据课文下面注释,疏通文意。新知讲解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新知讲解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即使美味的菜不代:它的甘美,味之美好处,益处最好的道理吃,品尝译文:即使有美味的内食,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新知讲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所以、因此自我勉励理解不了,困惑不懂反省自己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新知讲解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所以说教人相互促进学习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增长译文: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新知讲解 1、想一想: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新知讲解(1) 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新知讲解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新知讲解4、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新知讲解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新知讲解6、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提示:从教学的不同角度分析
教者的角度:
(体会1):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学者的角度:
(体会2):实践出真知,重视实践,在教与学的实践里“知不足”,“知困”,不断提升自己,得到进步与发展。新知讲解(体会3):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体会4):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教学相长” 也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你就可以“知困”而“自强”。新知讲解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写作特色新知讲解虽有佳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佳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课堂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短文后,你对老师的“教”与同学们的“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受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促进老师提高教学水平。两者在课堂活动中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学习潜能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应一面教,一面学,否则也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发现不懂的问题,才能有所长进。
一、通假字
《兑命》曰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三、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巩固提升四、一词多义
学
其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教向别人学习表示推测它的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巩固提升《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 ________,记录 等的问答,
记述 。
儒仪礼儒家仪礼周礼小戴礼记 孔子和弟子修身作人的准则礼制、礼仪,解释仪礼1、文学知识积累(填空)强化巩固巩固提升2、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 ) 弗学( )
自 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Jiā yáofúqiǎngzhǎngyuèxiào巩固提升3、解释加红的词语弗食
不知
然后
故曰
兑命 不知道,了解这样之后所以,因此兑,通(悦)强化巩固巩固提升4、 如果让你把这篇文章压缩为一句话,你会保留哪句话?为什么?——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因为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说出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也教给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这是全文论述的中心。强化巩固巩固提升5、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巩固提升强化巩固课堂延伸一、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识记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四书之称始于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五经之称始于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课堂延伸二、来自《学记》的教与学方法半途而废 博闻强识 孤陋寡闻 教学相长 嗟来之食 特立独行 温柔敦厚 先人后己 心不在焉 移风易俗 谨言慎行 美轮美奂 温文尔雅 文治武功 行远自迩 一成不变 师道尊严 明辨是非 瑕不掩瑜三、出自《礼记》的成语课堂延伸课外积累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可见其仍然是一种间接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课堂延伸四、相关资料补充 虽有嘉肴
虽有……,弗食,不知……也;
虽有…… ,弗学,不知……也。
是故学…… ,教…… 。
知不足,然后……也;
知困,然后……也。
故曰: ……也。
《兑命》曰:“……”
其……乎? 根据提示,快速默写课文背诵默写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