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测试
(90分钟,100分)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50分)
1.我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下列发明创造的原理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造纸 B.指南针 C.火药 D.冶炼金属
2.下列关于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B.我国的化学科学技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C.体育器材的制作、体育设施的建造都离不开化学
D.药物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西药是通过化学技术合成的,中药则是天然的
3.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 )
4.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 B.查阅资料 C.进行科学探究 D.精确运算
5.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用钥匙取用 B.用镊子取用 C.直接用手拿 D.直接从试剂瓶中倒出
6.量取20ml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A.10ml量筒 B.10ml量筒与胶头滴管 C.100ml量筒 D.100ml量筒与胶头滴管
7.下列仪器可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 D.集气瓶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9.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器生锈 B.冰融化成水 C.氢气燃烧生成水 D.蔗糖溶于水
10.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石块粉碎 B.石蜡熔化 C.折叠白纸 D.镁条燃烧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2.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会伴随的现象是( )
A.发光、发热 B.变色 C放出气泡或生成沉淀 .D.A、B、C都正确
13.判断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燃烧时发光 B.燃烧时放热 C.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D.酒精变成酒精蒸汽
1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水的密度为1g/cm B.生铁硬度较大
C.蔗糖易溶于水 D.氮气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5.一支试管的容积为30cm3,如果用这支试管对某液体进行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最多是( )
A.15ml B.10ml C.20ml D.25ml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C.利用化学人类可以合成新物质 D.化学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7.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8.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操作。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取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在桌子上 B.滴管使用后,放在桌子上
C.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 D.试管使用后,进行清洗
19.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小明在实验时出现了如下的做法。你认为合适的是( )
A.实验中需用大理石时,用手去拿 B.把鼻孔凑到硫酸铜溶液的容器口去闻气味
C.实验剩余的药品直接丢弃 D.用纸槽将高锰酸钾粉末送到试管底部
20.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包括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B.放鞭炮
C.蜡烛燃烧 D.在酒精火焰的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21.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到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用水浇灭 B.打119电话 C.用湿布扑灭 D.用嘴吹灭
22.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灯泡通电 C.木柴烧成木炭 D.馒头发霉
23.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广口瓶 B.锥形瓶 C.试管 D.烧杯
24.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不包括物理变化的是( )
A.镁条燃烧 B.放鞭炮
C.蜡烛燃烧 D.在酒精火焰的的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25.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的转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燃起篝火烧烤食物 B.利用天然气焊接金属
C.电热水器烧水 D.载重汽车行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6.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及其 的科学。
27.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 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 变化。
28.物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叫做 性质;物质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叫做 性质。
29.卷心菜汁液呈 色;将卷心菜汁液滴加到白醋中,液体呈现 色;将卷心菜汁液滴加到洗洁精中,液体呈现 色。
30.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我们可以看到被烧得最黑的部位是火柴梗处于酒精灯火焰 的部分。
3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你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
(1)厨房里的食盐和白糖: 。
(2)洗洁精和白醋: 。
(3)清水和白酒: 。
三、综合题(共15分)
32.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③ ,⑤ 。
(2)度量液体体积时用 ,配制溶液时用 ,可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3)实验室中一般用 对③进行加热,同时,还要用 夹持③。
33.将下列左右两边相关联的内容用短线连接起来。(7分)
铅笔写字 物理性质
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化学性质
橡皮泥捏扁
氧气无色无味 物理变化
水无色透明
木柴可燃 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共20分)
34.化学兴趣小组的几个学生对蜡烛燃烧比较感兴趣。蜡烛燃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此,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a、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b、将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照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注意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c、将另一烧杯,照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
(1)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包括 、 、 、 、反思与评价、 等环节。(5分)
(2)在本次活动中,“蜡烛燃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应属于 环节。(1分)
(3)步骤a中,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可分为 、 、 三层。(3分)
(4)步骤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步骤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分)
(5)通过本探究活动,该兴趣小组得到的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 和 。(2分)
(6)在进行步骤a时,为了便于观察,该小组成员李明用一根火柴梗拨动了一下烛芯。他发现火柴梗变黑了,而且是处于 的部分最黑。他思索了一下,说:“哈哈,我明白了: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为什么要用外焰加热?”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5分)
参考答案
26.结构 组成 性质 变化规律
27.物理 化学
28.化学 物理
29.紫 红 绿
30.外焰
31.(1)品尝一下各自的味道:有甜味的物质是白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2)各取少量,分别滴加紫色甘蓝汁液,若呈现红色,则原来的液体是白醋;若呈现绿色,则原来的液体是洗洁精(其他合理答案也对)
(3)闻一下各自的气味:有酒味的液体是白酒,没有明显气味的是清水。
32.(1)烧杯 试管 量筒
(2)⑤ ① ①②③
(3)④ 试管夹
铅笔写字 物理性质
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化学性质
橡皮泥捏扁
氧气无色无味 物理变化
水无色透明
木柴可燃 化学变化
34.(1)观察与问题 假设与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2)观察与问题
(3)外焰 内焰 焰心
(4)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水 二氧化碳
(6)外焰 火柴梗处于外焰的部分最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酒精灯火焰与蜡烛火焰相似,也是外焰的温度最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