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2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7-01 17: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 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共( 2 )课时
课程标准
8-9页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PPT
课前作业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什么?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节 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比如:我们翻动砖头时会发现鼠妇到处走,跟鼠妇一样的还有黄粉虫,俗名又叫面包虫。(看投影)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二、探究实验:光对面包虫的影响
1、直接以面包虫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
三、探究过程
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②设计对照:阴暗、明亮
③控制变量:光不同
2、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
3、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
4、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
1、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②设计对照:阴暗、明亮
③控制变量:光不同
3、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
4、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



四、实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
小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
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
课后作业设计:
①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②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 面包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
3、制定计划 对照实验的概念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
6、表达和交流
教学反思:
注意设计探究实验的原则:1、单一变量性原则。2、对照性原则。3、重复性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习能力。
实验时,鼠妇数量尽量多一些,减少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