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礼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天下为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理想。
重、难点:理解文意,积累词语;领会全文内涵。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读yù)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读kuì)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读dài)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写作背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作品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编纂,主要内容是辑录秦汉以前的一些礼仪论著。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Company
Logo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为己
wéi
jǔ
mù
guān
fèn
wù
wèi
一读正字音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施行
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与(jǔ),通“举”,选举
《大道之行也》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因此
动词,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幼儿无父的人,
女子出嫁
职分、职守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只
父母
子女
能够善终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老而无子的
供养
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这
叫作
造反
害人
兴起
阻塞
用门闩插门
和谐、安定
课堂练习: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行高尚、有才能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儿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的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儿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用门闩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一、词语积累(音):
与(jǔ)通“举”
睦(mù)
矜(guān)通“鳏”
长(zhǎng)
分(fèn)
恶(wù)
二、词语积累(意):
1.通假字:
与:通“举”,推荐
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2.词类活用: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外:从外面。(名词作状语)
①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②不独子其子: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中年人、孩童。
④选贤与能: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用作名词,能干的人。
①男有分:
分(古义)职业、职守
(今义)过分
②女有归:
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古义)造反
(今义)没有秩序
①亲
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B、故人不独亲其亲(父母)
②独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B、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只)
③闭
A、是故谋闭而不兴(封闭、阻塞)
B、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①大道之行也:行,实行。
②讲信修睦:修,培养。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二个“亲”,父母。第二个“子”,子女。
④皆有所养:养,供养。
⑤货恶其弃于地也:恶,憎恨。
⑥不必藏于己:藏,私藏。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所以;兴,发生。
⑧盗窃乱贼而不作:贼,指害人;作,兴起。
⑨外户而不闭:闭,用门闩shuān插门。
⑩是谓大同:是,这;谓,叫作。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判断句)
②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固定格式】
(常说的“‘所’字结构”)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口技》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特征:
天下为公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大同”
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天
下
为
公
天
下
无
恶
全文结构:
全文可分三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
但古今中外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向往这一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孔子:大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陶渊明: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民族、民生、民权
天下为公
——孙中山
康有为:小康
林觉民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Company
Logo
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知识与能力训练》。
3、描绘出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写在周记日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