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我有一个梦想课件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我有一个梦想英名与事业我有一个梦想课件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30 21:4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我有一个梦想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检测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文】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领悟】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苍天自然也无回应,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文】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领悟】此句读来使人不禁情动意摇,神思黯然。所有沧桑离别愁思,都一一呈现,就像看到一个迟暮老人脸上挂着悲伤,让人有些绝望。导入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故事
1956年,在蒙哥马利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之后,马丁·路德·金发起了抵制公车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马丁·路德·金中弹了。他的妻子和伙伴们将其送往医院,一位名叫露西的白人医生救治了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是露西的偶像,她虽然身为白人却非常地厌恶种族歧视,她爱着马丁·路德·金,而马丁·路德·金也被这个白人姑娘深深地吸引着。在出院的时候,他问她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工作,露西立即就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她知道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妻子,她知道自己无法成为他的妻子,但是她爱他,她只想默默地陪在他的身边。 但是马丁·路德·金并不想让这个让人喜爱的姑娘浪费她最美好的青春,便为她安排了一场相亲晚宴。但是在这一场相亲晚宴之后,露西就消失了。她从南方给他寄了一封信,告诉他她的心意。
没有了露西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变得消瘦,变得毫无斗志。他的妻子非常心疼他,况且也喜欢那个可爱的白人姑娘,便开始着手寻找露西。她将写有露西住址的纸条放在了他的手中,他在休斯敦一家破旧的医院找到了露西。
露西的回来,让马丁·路德·金重新振作了起来。露西将自己在休斯敦医院的感受写了下来,交给了马丁·路德·金,于是,他写出了《阔步走向自由》和《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两部震惊世界的书籍。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他获诺贝尔和平奖,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8年4月4日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著作有《向自由迈进》。2.背景解读
美国1861年的内战,虽然解放了黑奴,但美国的种族隔离仍然持续,尤其在南部,黑人不能入读白人学校,不能在招待白人的餐厅进食,不能与白人乘坐同一辆公共汽车,或必须让座给白人。北部的情况较好,但黑人的待遇仍然很差。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仅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
1963年8月28日,25万人响应马丁·路德·金的号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游行,争取立法保障黑人的权利。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前的台阶上,对群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希望有一天黑人可以和白人平等地生活在一起。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己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3.文化常识
(1)演讲词
所谓演讲词,是针对某个问题在公开场合向听众阐明事理,发表自己见解的口头表达形式,是口语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演”就是用姿势帮助说话,用协调的动作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来表情达意。“讲”就是说明道理,阐明观点。演讲词有五个方面的要求:①鲜明性。观点鲜明,重点突出。②逻辑性。按严格的逻辑进行阐述。③新颖性。材料、论点、结论要有新意,对听众有启发。④情感性。情感是演讲的必要条件,演讲者要充满激情,要与听众有和谐的感情交流。⑤针对性。演讲者所讲的应是听众关心的问题,能够引起听众的思考,给予听众以精神力量。(2)林肯(1809—1865),他担任美国总统的时间(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他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妥协,遭到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他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3)《解放黑奴宣言》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废除了奴隶制,但战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答案:(1)fù liào tuì dì zhěng chǐ pài shú dì nì qí dǎo yīng fén chuō答案:(2)jǐ/jì lù/lòu bēn/bèn chēng/chèn yǔ/yù xuán/xuàn答案:(1)惊骇 言简意赅 尸骸 (2)缔造 谛听 啼哭(3)镣铐 瞭望 缭绕 潦倒 (4)磐石 钟磬 罄尽 馨香(5)赎买 渎职 牛犊 尺牍 (6)署名 暑气 (7)杀戮 戳穿 (8)签名 鉴定 (9)赝品 荣膺 (10)蜿蜒 婉转答案:对于事情没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3.成语梳理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胸中充满义愤。答案:(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3)安之若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5)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心里焦急得像火在烧一样。答案: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6)息息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气壮山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8)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浅显明了。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
(1)本文大量运用形象的比喻,文采斐然。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既妥帖又生动;把美国的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比做“空头支票”,形象又生动地写出了美国的黑人们一直被欺骗的现实。同时也点出了这次演讲的主要目的:将这张“空头支票”兑现,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也是对当局的绝妙讽刺,揭露了当局虚伪的嘴脸。
(2)大量运用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如:倒数第8段连用三个“凭借这信心”在分句之间排比,表达了黑人团结协作,将民权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念。通过排比句的使用,则使这个信念坚定、执着、充满了义无反顾与视死如归的悲壮,唤起了所有听众与读者的共鸣。(3)感情充沛,感染力强。这篇演讲词的最主要特点是感情充沛。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着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灵魂。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的失望,到要求兑现诺言的义正词严,到“我有一个梦想”的灿烂憧憬,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听众的心中回荡,明确的斗争原则,切身利益的呈现,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使听众的情绪受到了感染。二、局部揣摩
1.演讲词开篇阐明了“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的巨大意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解放黑奴宣言》在美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可以说这是保障黑奴权利的一部法典。作者高度评价了宣言的巨大意义,说它“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这样,作者首先为黑奴争取民权自由运动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基础,说明美国自颁布宣言以来,黑奴就应该而且必须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就将美国政府置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也为以后的斗争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
从内容上看,在阐明宣言的意义后,作者话锋陡转,向人们揭露了一百年后美国让人失望的现实,“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黑人这种悲惨的处境与首段中宣言的光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文章自然会产生非常强烈的讽刺效果,增强了对敌的战斗力和内容的感染力。2.文章的标题是“我有一个梦想”,但文章在第18自然段才提到我的“梦想”,那么,前17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删去?参考答案:从体裁上看,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词首先要有针对性,从作者来讲,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文章首先从黑人所面临的现实谈起,体现了演讲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作者才产生了那样的梦想。同时也暗示人们,只有推翻这样的现实,才会使梦想变为现实。从二者之间的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渊源,是后者产生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所以前一部分必不可少,不能删去。倘若删去,会使后面的梦想缺乏基础,使文章显得突兀,感召力和说服力大大下降。3.由演讲词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你能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吗?具体有哪些?参考答案:能。第三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第6~9段),提出斗争原则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原则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第二层(第10~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16段),指出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金的斗争策略包括五个方面:原则——不使用暴力,因为暴力易造成更大的情感伤害;态度——团结大多数白人,由此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目标——黑人必须获得自由,达到的目的绝不含糊;信念——长期斗争才能成功,胜利总会实现;激情——蕴涵着理性的导向,因为斗争仅仅有激情没有理智往往失败。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与此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4.“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句话有何特色?有何含意?【高考小贴士】
赏析句子特色类题目答题模式
(1)点明手法;(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3)注意分析与上下文的关系;(4)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探究争鸣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非暴力”运动的领袖,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的做法是无效的,是软弱的,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思路提示一:马丁·路德·金不但在生前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且他的生日也早已被确定为美国的法定假日。这一切正证明了马丁·路德·金精神力量之强大,这也正是“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之强大的最好证明。
思路提示二:“非暴力主义”是软弱的、无效的、注定要失败的。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兰汽车站被枪杀身亡,而今天很多黑人仍然被歧视,所以要实现种族平等,必须使用暴力手段才能彻底推翻专制主义统治。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一、基础知识解析:C “瞭”应读“lià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红帮裁缝,是清末民初宁波涌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成就最大、影响最深远著称于世。胜名之下的这一群人,却很少有人研究过他们的故事。
B.在我眼中,这座城市,景观建筑譬如骨骼,人物生活譬如血肉,历史传承则如肌里脉络勾连交通……时光雕刻着它的身体,时代则改变着它的身份。
C.无论是普京还是波罗申科,近来都表达了相互妥协让步、政治解决问题的意愿,让外界看到了和平解决冲突的曙光。但想要扭转目前积重难反的乌克兰局势,恐还需多方通过长期的博弈方能实现。
D.自古繁华千里的西塘,与其他水乡古镇一味的温柔婉约不同,白天宛如恬静少女的它,入夜后变得活色生香,处处显露出快意人生,尽情尽意的洒脱。解析:D A项,“胜名之下”应为“盛名之下”;B项,“肌里”应为“肌理”;C项,“积重难反”应为“积重难返”。解析:C ①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含贬义,感彩不当。②功不唐捐:表示功夫不会白白的抛弃。唐,徒然,白白的;捐,舍弃。使用正确。③方寸之地:原指很小的地方,现指人心。④金针度人:比喻将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使用正确。⑤标本兼治:原是中医学术语,指医者在治疗时采取治标兼治本的手段。现比喻查处问题和防止问题发生,两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既要解决问题的表象,又要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产生。使用正确。⑥打退堂鼓:古代官史退堂时要击鼓。比喻做事畏难退缩。不合语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亚特兰大的“大中华”超市简直能拿来当作华人生活的陈列馆。在国内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地方:既能找到北方人熟悉的菠菜、花菜、大白菜,也有岭南人爱吃的菜心、芥蓝。
B.马尔克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非凡的想象,将现实与神话、传说融为一炉,营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
C.站在2017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D.现实生活中,面对功名、地位、金钱这些使人利令智昏的东西,一些腐败分子毫不自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解析:A B项,“马尔克斯”后应添加介词“以”,也可加动词“运用”。C项,否定不当,去掉“不生出”中的“不”。D项,语意重复。“利令智昏”的意思是,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句子的“使人”与“令”意思重复,可改为“容易使人迷失的东西”。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
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
C.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
D.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解析:C A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句中说自己,使用不当。B项,“务必”显得语气过于生硬,因为这是一封请柬,所以使用不当。C项,“老朽”为老人自谦之辞,使用得体。D项,拜读:用于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句中说的是自己的作品。6.(2017·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人的身体内约有37万个细胞。① 
               ,同一个体内细胞的DNA都相同。②  .
                  ,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对多名孕妇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几名妇女的血液样本中含有男性DNA。③                   ,这些男性细胞应该来自她们的孩子。?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读懂全文,还要注意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所在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句的关系。
答案:①一般来说 ②但是也有例外 ③据科学家推断7.(2017·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作为开头,仿照例句写二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 手法。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 心中的豪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所选景点或意象的特征,与例句句式一致,并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边城,你的绿水青山,你的天籁绝唱,你的淳朴自然,不正好勾起了我朦胧的感情吗?
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冷漠凄清,不正好点燃了我追慕的火焰吗?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8.【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百年前”这一时间状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百年前”既点明了当时集会的时间,也与“100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现状形成对比,更突出集会的意义、斗争的必要。9.【对应考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选文第一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比喻。形象地揭示了《解放黑奴宣言》给美国黑人带来的巨大希望与影响,与后来美国黑人的实际境遇形成了强烈对比。10.【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这项神圣的义务”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美国的缔造者在起草《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承诺给予所有美国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我有一个梦想
陈 琦
我想去流浪。张开双手拥抱大地,触摸大地,爱恋大地,尊崇大地,它的平原,它的荒漠,它的高地,它的海域。我要去流浪,去寻找那许多让我感动的事物:破晓的鸟鸣、拍岸的海浪、黎明时的拂面和风以及那单纯朴实的荒漠。
我想去流浪。去欧洲的大草原,聆听靠坐在马车上的少年吹奏草叶笛;去英国的古城堡,轻触那古老的石壁,倾听历史的沧桑;去法国的高顶教堂,听听自己的回声在那里庄严的回荡。
我想去流浪。去西班牙感受那火热的激情,去欣赏那美丽的玫瑰。去水城威尼斯,乘坐小舟在鲜花与歌声中漫游。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 我想去流浪。去古罗马斗兽场,在那里想象昔日奴隶为生存而不得不互相残杀时发出的悲愤的怒吼;去雅典,去特洛伊城,去寻找古时英雄及众神的激烈战斗的故事。
我,想去哪里流浪?
是撒哈拉,那片古老神秘的沙漠。那个曾一度吸引着三毛的地方。
我承认,那片土地单纯枯燥,不讨人喜爱;甚至对许多人来讲,那里就意味着忧郁、死亡。但那里却是最能撼动我心的地方。
那是一片既不优美,也不安适,但却朴实无华的土地。广袤、平坦、空旷、荒芜。几乎永远相似的天空,悄无声息,安宁的土地。每一天,除了太阳从沙漠上升起,运行到山丘后落下之外,很少变化,很少意外,很少新奇,永远静寂、晒烤,不分范围;或者在最后一阵南风的吹拂下,沙堆改变了位置和形状。 我走上高地,面对那辽阔的地平线,四下望去,无挂无碍,往东往西,从南到北,君临一切:山峦、城镇、绿洲和沙漠,或许还有一小队偶尔经过的骆驼。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当我走到沙漠的尽头,那里沙漠与海洋相接,沙漠的天空与海洋的天空相连。在那个广阔与广阔连接的地方,我的心灵也会变得更加广阔吧。
当想结束流浪,想休息时,我会回家,回到亲人身旁。父母也许已体力不济,正需要我照料。我会回去,用爱回报他们,伴他们一起迎接晨曦,送走夕阳。
其实,我亦不知自己梦想的到底是那无依恋无牵绊的流浪,还是流浪后的亲情牵绊。但有一点我知道,流浪之后,我会更加珍惜与亲人团聚的时光。 希望年老时,我能回忆的不只是循规蹈矩的生活奔波,或是无所事事的虚度,我在青春最美时将青春给了自然,在懂得付出爱时将爱给了亲人,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我今生最美的梦想。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赏析: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旋律,彰显着不羁的个性和生活的激情,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及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无比依恋之情。“在青春最美时将青春给了自然,在懂得付出爱时将爱给了亲人”,作者清新美好的梦想,包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朵。文章前半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表达了青春的浪漫,结尾部分则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思索与感受。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