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简笔与繁笔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课外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战国策》
【译文】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领悟】 如果仅仅沉浸于对过去的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过去的有可能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译文】 马棚失了火。孔子从朝廷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领悟】 重人不重财,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导入阅读 昨天是“大雪”节气,最有冬天气质的一个节气。
远方的一位朋友来信,说起了一个我们相约大雪之前的聚会,现在快到“大雪”了却无缘相见(当然还没有下雪),想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现实,多少有些遗憾。同时,眼见“大雪”都到了,上天没有一点下雪的样子,除了清冷还是清冷,又感觉冬天的味道少了许多。不过,这两天天气预报有中雪,让我心里多了些盼望。
早上天气阴沉沉的,又冷又暗。当车缓缓地向学校前进的时候,我看到有点点小雪花吻在前窗上,我们都说,真得要下雪了啊。到学校时约有七点,下了车,就有较密的小小的雪花扑面而来,冬天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浓郁起来。 雪越下越大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让校园呈现出异样的美丽。看着飘落的雪花,我想,这些雪花落在台阶与楼梯间会形成一段湿滑地区,学生走进去可能会摔倒,我需看看这些地方情况怎么样,也好感受感受这冬天的第一场雪。
巡看完了教学区,我向餐厅走去。雪花越来越密了,扑在面上,带来了些许凉意,更让我想念起温暖的感觉。偌大的校园里,只我一个人在这漫天大雪里行走,抬头不见天,前望白雪纷飞,我张开了双臂,思想瞬间活跃了起来。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我上学时经常唱的《妈妈之歌》,一种亲情,一种思念弥漫了全身,我想起了远在百里之外的住在乡下的年老的父母,就摸出手机打起电话来。
雪下了整整一个上午,学生们都非常兴奋。给母亲打完电话后,我的心情也平静了许多,课间时看着学生们在雪中欢笑,心里总有一种暖暖的幸福感。
亲情没有距离,亲情不分季节。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周先慎,1935年12月生,四川成都崇州市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旋即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应邀在德国洪堡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香港树仁学院等校讲学。他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古典小说鉴赏》《明清小说》等。2.背景解读
本文选自1981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已被相当多的省份作为教材必选篇目,对当前以及今后的写作都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曾说过:我自己讲的不过是许多人已经讲过的一个朴素的道理:写文章要繁简得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但是,老题目、老观点,写来还多少能给人一点启发,使人感到有一点新的意趣,其原因就在于文章中有我的体会在。3.文学常识
文艺随笔具有篇幅短小、议论集中、行文自由、语言精辟、充满辩证法的特点。文艺随笔,又称文艺短评,是文艺评论中的一种,其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
如本文,题目是联合短语,表明议论的中心是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但文章在立论上又是有所侧重。在阐明“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之后,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偏长的趋向,许多作品“写得过长”的现实,又特别强调要提倡“简练为文”,反对“繁冗拖沓”的不良文风。因此,这篇评论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答案:tà gāi gǔgǔ sǒng qìng bó náo xié léi zhui rǒng xiàng xiāng yìng yīng kòng kōng jiè jí2.字形辨认答案:(1)滂沱 磅礴 傍晚 膀胱 (2)言简意赅 应该 垓下 (3)罄竹难书 磐石 馨香答案: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3.成语梳理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言简意赅: ?(2)连篇累牍: ?答案: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答案: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用来形容丑态毕露。 (4)洋洋洒洒: ?答案: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3)穷形尽相: ?(5)风行水上: ?答案: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答案:陈旧而不切合实际的话。 (6)陈词滥调: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
第一,用例比较典型、生动。
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只是空洞地讲些大道理,而必须运用典型的材料加以分析,才能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二,分析周全、辩证。
第三,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畅。参考答案:运用辩证观点进行分析说理举例。
(1)“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这句话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同时又告诉读者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这就是辩证地看待问题,语言不多,充满了辩证法。
(2)“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唆。”
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事物的辩证法。通过严密的推理,区分了“字面上的简”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与“啰唆”的严格界限,体现作者在逻辑推理上的严密性与科学性,有很强的说服力。二、局部揣摩
1.本文对简笔与繁笔关系的辩证论述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2.课文两个部分(1~5段;6~7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答案:课文第一部分,以辩证的观点分析简笔与繁笔各自都有优劣之分,脱离内容的简笔与繁笔都是败笔,适应内容与表达需要的简笔与繁笔都是妙笔,正所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指出现今创作上存在的“长的趋向”“拖沓累赘”的毛病,提出作者自己的主张,“提倡简练为文”。这是点明了文章写作的针对性,即写作目的。第一部分所阐明的道理,是达到第二部分指出的写作目的的手段。因为不懂得辩证地分析简笔与繁笔,就不可能做到“言简意赅”,而只能是由“繁冗拖沓”变成“简而淡”。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参考答案:文章从两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1)用例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论点。选取《水浒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
(2)用引证法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繁简得当。刘勰、顾炎武的评论,都是权威性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这种引用,起了进一步论说,深化内容的作用。高考小贴士 高考所考查的论述类文章,常常是指有关政治、经济、教育、语言文化、文艺、历史、法律、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涉及此要求的一共有六个考点,两个能力层级。“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两个能力层级为B级,属“理解的范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四个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属于“分析综合”的范畴。在上述的考点上,作为课改区的考查,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是重点和热点。思路提示一:写文章要注意行文简繁得当,才能增强文采和表达力。
文章的简,能节约文字,将节省下的文字空间用于该尽情渲染之处,使有限的篇幅容纳更多的内容。文章的繁,能起到渲染、烘托文章之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而旁征博引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要使文章简繁得当,必须注意提高文字修养,写作时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可随意为之。
思路提示二:文章行文的简繁是辩证的,不能一味简或一味的繁,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二者不可偏颇。“删繁就简三秋树,枝繁叶茂二月花”是文章简繁的要诀之一。
思路提示三:简繁技法的运用,还要与文体、内容相得益彰方才显其妙。三、探究争鸣
学习本篇文章后,你对文章的繁简有何认识?随堂训练 巩固学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 A项,“蔓”应读wàn;B项,“撇”应读piě;D项,“砭”应读biā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箴言 折桂 签裤脚 分庭抗礼
B.帐号 装潢 顺口溜 俯首帖耳
C.炭烤 崛起 偕夫人 功亏一篑
D.撺掇 扶养 集结号 奉为圭臬解析:B B项,帐——账。3.(2017·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打靶题)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解析:A ①半壁江山:指保存下来的或者丧失掉的部分国土。对象用错。 ②声东击西: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此处望文生义。 ③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语出《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用在此处正确。 ④百川归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此处正确。⑤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与前文“过分”重复。⑥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物即将揭晓或出现。此处正确。4.(2017·湖北省高三四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C.今后四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D.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扩大。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语序不当,“热情地”应移至“交流”之前。C项,中途易辙,“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语是农民。D项,搭配不当,应在“消费品”后加“的市场份额”。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5段,回答第5~7题。
5.【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第1自然段中“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删去“诚然”和“单”两个词可以吗? ?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的,包括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肯定否定副词,估量副词,情态(或情状)副词,语气副词和频率副词等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答案:用“诚然”一词准确,语气委婉,在基本肯定前人的看法的前提下,含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意味,与全文论述的内容、基调保持一致。删后语气太肯定,内容也与原文不够协调一致;删去“单”字,意思成了承认文字的多寡决定文章的繁简,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悖。6.【对应考点:分析论据】朗读2~4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用《水浒传》中的两则例子论证“简笔”之妙,如果用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炼字的故事换一例,用一微型小说替换另一例,好不好? ?
?解析:王安石一例是典型的炼字,能充分说明语言锤炼的重要性,如果用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炼字的故事不能论证简笔之妙。微型小说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如长篇小说中使用繁笔与简笔的例子更有说服力。答案:不好。王安石炼字一例只说明语言锤炼的重要性,诗人用“绿”字换掉原诗中的“过”等字,并不能论证简笔之妙;微型小说篇幅本来就短小,就是使用的简笔,而长篇既可以使繁笔,也可以用简笔。7.【对应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朗读第5自然段,讨论:第2~4自然段已经比较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为何还要写这段话?你认为此段是赘笔吗? ?
?解析:此题需联系2~5自然段内容,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回答。这部分解决了“是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前后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答案:如果说2~4自然段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此段恰好回答了“怎样做的问题”,文章精选了刘勰和顾炎武的评论,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使论证更严密,例证内容更丰富。课外悦读 延伸学习漫谈写文章的简与繁
写文章要注意行文简繁得当,才能增强表达力。
文章的简,能节约文字,将节省下的文字空间用于该尽情渲染之处,使有限的篇幅容纳更多的内容。
文章的繁,能起到渲染、烘托文章之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而旁征博引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要使文章简繁得当,必须注意提高文字修养,写作时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可随意为之,脚踩西瓜皮,踩到哪儿就滑到哪儿,使文章如臭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文章行文的简繁是辩证的,不能一味简或一味的繁,该简则简、该繁则繁,二者不可偏颇。“删繁就简三秋树,枝繁叶茂二月花”是文章简繁的要诀之一。
关于文章简繁的论述,前人论述很多。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鲁迅名言:“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名作家的写作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惜墨如金、获简之妙;有的恣意走笔、得语繁之丽。如杨朔散文单纯明净,有若“删繁就简三秋树”,不因其简而不深刻、空乏。秦牧散文丰富馥郁,有若“枝繁叶茂二月花”,不因其繁而啰唆、冗长。
简繁技法的运用,还要与文体、内容相得益彰方才显其妙。
文章的简繁与文章的格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形式会限制内容,内容须服从形式。
如公文,要求言简意明、便于上传下达。史上就有因奏章啰唆而挨板子的例子。据明朝《礼部志稿》载,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了一份长达一万七千字的奏章,朱元璋令人诵之,读到六千多字,尚未进入正题。朱元璋大怒,杖茹太素于朝。次夕,再令人诵之,当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时才进入主题。朱元璋嘲笑道:“文词太多,便至荧听,太素所陈,五百余言可尽耳。”正是茹太素“虚词失实、巧文乱真”,“言多忤触”才使屁股遭罪。 又如诗词,特别是格律诗,对字数、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容不得你啰唆。
然而,诗词也有长短、简繁之别。只要运用得当,简有简的好、繁有繁的妙。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简而有味。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作以简见长。白居易的《长恨歌》、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均长而不繁。
要说繁得十分美妙的当数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是词人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当时,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藏品全部散失,其沦为难民,饱受离乱、生别、死离、孤独、无助之苦。词中倾述了心比天高、才高八斗、命比纸薄的词人一生苦苦追寻的理想、爱情、事业都付诸东流的愁苦心曲。
其词起首便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对叠字,非但不觉繁琐,反觉贴切自然、浑然天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动人心弦!将词人寂寞、怅惘、哀伤、忧愁、孤独、无助、无奈、漠然、悲凉的心境渲染得淋漓尽致。 文章简也好、繁也罢,关键要推陈出新,才能成就好文章。唐朝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郑板桥有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们强调文章无论简繁都要“出新意”、要“领异标新”。
要说简得精彩的有如《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关公“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仅59个字,把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写得淋漓尽致。
而繁得有味的是《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的描写,从“三碗不过冈”开始宣扬猛虎的厉害起,至将老虎打死,足足用了2 580个字。作者通过不厌其烦的渲染烘托、巧设悬念、把猛虎之凶、武松之勇描绘得活灵活现,有谁还嫌其繁? 两场生死搏斗,一以虚写实为简,一以尽情渲染烘托为繁,各尽其妙、尽领风骚。
由是可见,作文只要能领异标新、简繁得当,“删繁就简三秋树”不失其苍劲利落、“枝繁叶茂二月花”自有它的绚丽精彩。
只要将写作的简繁技法了然于心、运用得当,定会为文章增色添彩。
赏析:此篇文章洋洋洒洒,生动形象,引经据典,将简与繁的关系论说得细致入微,详略得当,极具文采,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力之深。同样是以文章繁简为题,本文与课文各显其妙。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