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学习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长在营养液中的植物一种番茄溶液的营养配方实验一: 蔗糖溶于水一、溶液蔗糖溶解蔗糖水糖水糖水溶解前溶解中溶解后【现象解释】溶剂溶质溶液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溶解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联系:蔗糖和氯化钠溶解后,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思考】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特征1.溶液的定义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混合物。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透明的混合物:凡是溶液都是透明的混合物。 稳定性:溶液在外界条件(包括温度、压强)不改变的情况下,溶液中的各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透明的混合物,并不是说溶液为无色液体,有的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但大多数的溶液为无色液体。 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 )
A:?A > ?B B: ?A < ?B
C:?A= ?B D: 不能确定ABC2: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B【练习】V溶液 V溶质+ V溶剂m溶液 m溶质+m溶剂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液的命名: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或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或汽油中水 汽油水 汽油碘高锰酸钾高锰酸钾碘【实验9-3】P29
(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分层均匀混合不分层乙醇与水互溶判断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并读出以下溶液氯化钠水碘酒精氯化氢水酒精水硫酸铜水【练习】5.溶质和溶剂的确定E.若有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溶质,水做为溶剂。B.一般固体或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液体为溶剂。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C.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D.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F.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NaOHH2ONaClCa(OH)2C2H5OHI2HCl气体H2SO4汽油酒精 植物油H2OH2OH2OH2OC2H5OHH2OH2O生长在营养液中的无土栽培的植物化学需要的溶液【实验9-4】P29(水和油的小实验)液体分层液体分层形成乳状浑浊液体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液体分层 液体不分层 试管
不干净 试管
较干净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植物油和水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振荡后得到乳状浑浊液体,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油滴,经过静置后,植物油和水又会分层。乳浊液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特征: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不均一,液体分层。【思考】 加入洗涤剂的乳浊液稳定,这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定义:乳化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乳化剂:能防止小液滴聚集的物质。 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水流走。特征:乳状浑浊液体,能稳定存在。乳化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问: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洗掉油污,那它们的去污原理相同吗?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小液滴不聚集在一起,而是随水流走。------乳化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油脂分子分散到汽油中形成溶液从而去掉油污。------溶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实验
结论:溶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同时发生,只是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三、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溶解过程扩散过程
(吸热)水合过程
(放热)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 = 放热
(溶液温度不变)
例如:NaCl固体溶于水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NaOH 固体和浓硫酸
(H2SO4)溶于水【小结】:一般情况
放热:浓硫酸溶于水、NaOH固体溶于水
CaO、 K2O与水反应
吸热:铵盐溶于水,如NH4NO3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NaCl、蔗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液体
B.空气也是溶液
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100mL溶液
D.盐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两者混合在一起,则不是溶液了B【课堂练习】2.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碘乙醇硫酸铜水氢氧化钙水氯化钠水水氯化氢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酒精
C.食盐 D.蔗糖 DA 5.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6.某同学喝一杯糖开水,第一口与第二口“甜度”相同,这说明溶液是( )
A.混合物 B.澄精的
C.均一的 D.稳定的AC 7.某一杯食盐水,上部的密度为a g/cm3,则下部的密度是( )
A.大于a g/cm3 B.等于a g/cm3
C.小于a g/cm3 D.无法确定
8.某液体若是溶液,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某一固体物质溶解到另一种液体里
B.至少有两种物质存在,并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
C.长时间敞口放置,不会有固体物质析出
D.以上均不是BB
《溶液的形成》
教材分析
《溶液的形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课题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溶液的开始。虽然在生活和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溶液,但是没有从理性上认识溶液,所以本课题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酸、碱和盐的知识做好准备。因此,本课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思路说明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液体中认识一些溶液的实例。通过对物质溶于水等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理解溶解的过程及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学生通过水和汽油做溶剂的小实验,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探究水和乙醇互溶的实验,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别,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三个实验探究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视频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搭建支架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构建概念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提高学生掌握从实验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引入课题
展示无土栽培,提出使用的其中一种蕃茄的营养液从而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溶液
思考、回答问题
用新型的栽培技术,激发学生探知问题和学习的兴趣,引入课题。
【板书】第九单元 溶液(投影)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探究实验1
指导学生实验
观察糖与100毫升水混合是发生的现象
观看溶解的微观过程
分析食盐溶于水及观看微观过程
分组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见副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 论
问题1:糖和氯化钠溶解过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题2:糖水和盐水任取一些是否一样?
问题3: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糖水和盐水会有变化吗?
分析、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板书】结论(投影)
1.溶液的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混合物。
归纳得出结论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拓展视 野
问题1、溶液有没有颜色呢?
2、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的溶液一定是溶液吗?
回答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课堂练习1
思考回答问题
巩固知识点
【板书】3、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液的命名: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
举例:氯化钠的水溶液
分析理解溶液的组成
分析理解溶液的组成并命名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 论
问题1:100ml酒精溶于100ml水中是否得到200ml酒精溶液?
问题2: 100g酒精溶于100g水中是否得到200g酒精溶液?
回答问题
对比体积和质量,加深理解和记忆
【板书】V溶液 ≠ V溶质+ V溶剂
m溶液 = m溶质+m溶剂
探究实验2
指导学生实 验
观察水与碘,水与高锰酸钾,汽油与碘,汽油与高锰酸钾混合时发生的现象
分组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见副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及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
【板书】结论(投影)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归纳得出结论
探究实验3
指导学生实 验
观察水与乙醇,高锰酸钾溶液与乙醇混合并震荡时发生的现象
分组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见副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
问题:实验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为什么?课堂练习2
问题:如何确定溶质和溶剂?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根据生活实例,巩固认识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
拓展视 野
【板书】结论(投影)
【板书】5.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B一般固体或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液体为溶剂
C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D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E若有溶液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溶质,水做为溶剂
F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回答问题
根据生活实例,巩固认识
课堂练习3(投影)
问题: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溶液的用途(投影显示有关图片)
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知识
观看图片引出
【板书】6.溶液的用途(书P28)
探究实验4
指导学生实 验
观察水与油混合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并观察液体倒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如何将试管清洗干净?
观察试管中加入洗涤剂并加水冲洗后的情况。
分组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见副表)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
巩固记忆
问题: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
巩固记忆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拓展视 野
【板书】结论(投影)
二、乳化
1.乳浊液
定义
特征
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加入洗涤剂后的现象及原理
【板书】结论(投影)
2.乳化
定义
乳化剂
特征
问题:洗涤剂和汽油都能洗掉油污,原理是否相同?
探究实验5
指导学生实 验
观察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前和溶解后液体的温度变化
实验
填写实验记录(见副表)
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
【板书】结论(投影)
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分析见投影)
总结
小结一般情况下,放热、吸热和不变的有哪些物质。
作业
1、课堂练习
2、课后习题1、2、3、4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