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蜀道难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蜀道难登高课件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30 21: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登高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检测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译文】 不依靠规和矩,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领悟】 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指做人应有的原则。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坚定的原则,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 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领悟】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导入阅读李白醉酒填词
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烂醉如泥,便叫侍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酒。李白躺在玉床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唐朝诗人,曾官至翰林供奉。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其诗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现存其诗990多首。
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杜甫(712-770),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曾居长安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他以毕生的精力辛勤从事写作,一生写了1 400多首诗歌,他的诗内容十分丰富,或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巧取豪夺,或反映人民灾难深重、啼饥号寒的悲惨生活,或感时忧国、慨叹今昔,甚至连一些写景、咏物、题画诗,也都蕴蓄着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思,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无限感喟,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2.背景解读
《蜀道难》创作于天宝初年,即李白第一次入长安的时候,当时表面繁荣的唐朝隐伏着衰败、变乱的危机。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诗末抒发的感慨,当是针对时局而发,寄寓着诗人的隐忧。诗歌借助神话传说和民谚,驰骋丰富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反映了蜀地的易守难攻,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夔州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难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3.古代文化知识
(1)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诗每句有一字至十数字,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古体诗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吟等形式。(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①限字句。一般每首八句,五律每句五字,七律每句七字。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每联都有专门的名称: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一作腹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②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只可押本韵(同韵部的字),只许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只有首句可押可不押。③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相间的原则处理。④讲对仗。除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外,中间两联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仗。对仗又分工对和宽对。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但无论何种对仗,都不能同音相对、同字相对,也要避免同义相对。
绝句,基本格式为四句,分五言、六言、七言等几种,六言较为少见。讲究平仄、 押韵。(3)浪漫主义
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手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4)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诗歌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国风”就是对当时民风、民俗的如实描写,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南北朝时期《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出现,标志着现实主义诗歌的逐渐成熟。而唐代“诗圣”杜甫则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高峰。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但他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的切身遭遇,使他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这是对他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最好评价。(5)文化积累
①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开国君主。
②太白:山名,在今陕西眉县东南。
③参、井:参,指参宿七星,蜀地为参宿的分野。井,指井宿八星,秦地为井宿的分野。
④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国望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此鸟啼声悲哀,听其音仿佛在说“不如归去”。
⑤剑阁:又名“剑门关”,指大剑山与小剑山之间的险要栈道。在今四川剑 阁北。
⑥百年:指年暮垂老。二、基础积累
1.通假字答案:“匪”同“非”,不是答案:(1)副词,徒,空/介词,因为/名词,通“座”,座位 (2)副词,只/副词,只不过/副词,只要,只须  答案:(3)形容词,高/名词,危险/形容词,正,端正 (4)动词,距,距离/动词,离开/动词,去掉/动词,失掉 答案:(5)动词,渡,越过/动词,渡/动词,断绝 (6)动词,把守,阻挡/介词,在/动词,当作/副词,应当答案:(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使动用法,使……凋伤憔损 (4)使动用法,使……翻滚,翻转 (5)意动用法,以……为愁苦 (6)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 (7)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3.词类活用答案:(1)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2)极恨,非常悔恨 (3)年暮垂老4.古今异义答案:(1)介宾短语后置句 (2)省略句,省略“于”,号(于)古木 (3)介词宾语“胡”前置,“胡为”,为什么5.特殊句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2)但见悲鸟号古木(        )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答案:(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5)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怀6.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首句作者用“        ,        ”统摄全篇,极言蜀道之难。?
(2)《蜀道难》中“        ,        ”引用神话传说,点染神话色彩,具有引人入胜的作用。?
(3)《蜀道难》中“     ,      。      ,     ”借景抒情,借动物和富有感彩的词语,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4)《登高》中“        ,        ”勾勒了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5)《登高》中“        ,        ”写出了诗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也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激和哀怨之情。?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
(1)《蜀道难》 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2)《登高》 ①情景交融,气象宏伟。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苍凉阔大。在抒情上,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沉郁悲伤。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②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这首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不仅对得自然、工整,而且还用了一句中自相对偶的当句对法(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尾联两句虽不全对,但句法布局却极整齐。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齐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叠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而又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叠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会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局部揣摩
1.结合诗句内容谈谈李白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为什么说这首诗是最能体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参考答案: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开通的艰难和不可逾越的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宿、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摹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瀑急流、奇峰险壑,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
在《蜀道难》这首诗中,李白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生动地描绘了蜀道的艰险和沿途风光的奇丽,抒发了自己对于蜀道之奇险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入蜀(为官的)友人的关怀,并透露出了自己对于蜀地社会安危的忧虑与关切。在这首诗中,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超群的艺术才能也有相当充分的表现,因而,这是一首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有什么含义?在文中出现三次有什么
作用?参考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其作用是以夸张的手法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壮的基调。
诗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串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结构,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主旨句的反复出现及“副句”的变化,不仅在诗的结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诗基调的形成影响也很大。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4.《登高》首联中的“哀”在首联及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个“哀”字让诗句中的天、风、沙、猿啸、鸟飞顿时带上了伤感色彩,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同时,这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仅写出了自然之悲象(秋),而且写出了人生之艰难(霜鬓)。【高考小贴士】
分析“诗眼”型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
命题形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题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就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或表达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进一步把握全诗内容。
答题思路:①对突出主旨、奠定感情基调方面的作用;②在结构方面的作用。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参考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生动形象,不仅使人联想到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了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喟。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开阔,将声音、视觉尽收画面之中,时空扩展到极致,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瞰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情自景生。通过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三、探究争鸣
对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历来有多种解释,你认为它的含义是什么?思路提示一:这一句就是说的入蜀道路的艰险。此句在文中多次出现,正是作者感慨于入蜀的不易,而且,从文中也可以看出,全文都是在写入蜀道路的种种险境。
思路提示二:这是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一种警示。表面上看来这首诗歌是在写入蜀道路艰难坎坷,其实作者也在暗示统治者此地险要,易守难攻,一定要加强防卫,不能让它落入心怀不轨的人手中。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思路提示三:这是作者对自己政治生活的一种感慨。作者虽然狂傲不羁,但一心希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一次次的碰壁,让作者感受到了政治道路的不易。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A B项,鬓应读bìn;C项,吮应读shǔn;D项,潦应读liáo。解析:C ①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②副词,相当于“多么”;③④副词,当作“只,只是”讲。解析:C 题干中句子和C项,都是使动用法。A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善”,形容词作动词;D项,“朝”,名词作状语。解析:D A项,“茫然”古义为渺茫遥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B项,“然后”古义为从这以后;今义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C项,“九折”古义为曲折很多;今义为商品价格降低一成的优惠。D项,“作客”古今义均为寄居在别处。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5.【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李白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了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选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有六龙回日……愁攀援”四句写面,写整体形象;“青泥……坐长叹”四句写点。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用“黄鹤”“猿猱”来说蜀道的难以穿越,夸张处不着痕迹,咏读时又真切可感。6.【对应考点: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但见……愁空山”渲染了凄清气氛;“连峰……万壑雷”渲染了惊险气氛。7.【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结合选文,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8.【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结合选文,分析《蜀道难》的语言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奔放,散文式语句。使用设问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又极其 酣畅。(二)阅读《登高》一诗,完成9~11题。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前四句勾画三峡深秋时的景象,但没有一个“秋”字。哪些词说明时值深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高”“猿啸”“渚清沙白”“落木萧萧”。10.【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注》中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中哪些词句可作为对这首诗中“猿啸哀”的诠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 沾裳”。11.【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三峡深秋有哪些特别的自然现象。(在诗中第一句里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猿啸”,秋天的三峡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二是“风急”,深秋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诗人与诗
景克宁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这是对的。因为,真正的诗人,不能与暴虐、压迫、奴役、邪恶、黑暗并存。
有人说:爱情出诗人,这是对的。因为,真正的诗人,爱真,爱善,爱美,爱人民,爱自然,爱明天。
在世界上,中国是诗的故乡。在古代,我们有高唱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我们有高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我们有高唱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我们有高唱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我们有高唱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辛弃疾。在现代,我们有高唱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鲁迅;我们有高唱着“地球啊,我的母亲”“明与暗,像刀切断了一样分明。这正是生命与死亡的斗争”的郭沫若;我们有高唱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元帅诗人陈毅;有高唱着“抛除一切宗教迷信,冲出一切精神牢房”的艾青。以上是我们中国诗的天空上的明星。 在世界诗的天空上,同样是群星灿烂。在意大利有但丁,在德国有海涅,在俄国有普希金,在英国有拜伦,在法国有雨果,在美国有惠特曼,在印度有泰戈尔,在智利有聂鲁达,在匈牙利有裴多菲,在波兰有密茨凯维支……
这些中国和世界诗坛的明星,对恶——他们是愤怒的诗人;对美——他们是爱情的诗人。他们充满了爱与恨的诗,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被世界人民世世代代地歌唱着。像黄钟大吕,响彻人寰;如雷鸣电闪,振聋发聩;似日月高悬,照耀大地!
所以我认为:
诗,应该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的天火,给人间带来温暖与文明。
诗,应该像司美和爱的女神维纳斯,给人间带来幸福和花朵。
诗,应该像太阳神阿波罗,给人间带来光明与生命。
诗,应该像强力之神阿赫托拉,给人间带来力量与无畏。 诗,应该像干将莫邪的宝剑,斩妖除魔,劈除不平。
诗,应该像一面旗帜,永远指向真理、正义、民主、明天。
诗,应该是真、善、美的特使,假、恶、丑的仇敌。
诗,应该是解冻的春风,把大地吹绿,让万物长青。
诗,应该是人民之友,百姓之声,决不做权势者的奴仆,决不唱婢女的靡靡之音。
诗,应该像黄莺儿,为善良的人们歌唱;像百灵鸟,为理想、情操、友谊、和平、美好的人生歌唱。
诗人的土壤,是现实生活,然后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强烈共鸣。
诗人的双翼,是形象和想象,然后才能展翅翱翔,飞向世界。
诗人的笔,要敢于蘸着自己的血,让诗篇鲜红,向黑暗宣战。
诗人的诗,要敢于捧出自己的心,像燃烧的火焰,为光明献身。 他们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这就是诗与诗人的灵魂、荣誉、庄严和光辉。
没有爱和恨,便没有真正的诗。
我们要朗诵的就是这样的诗人的诗;我们要欣赏的就是这样的诗人的诗; 我们要学习写作的也应该是这样的诗人的诗。
我们的尊敬和礼赞,只能献给这样的诗人与诗!
赏析:文章第三段引用屈原、李白、杜甫等的诗句,既使文章有文采,有内涵,又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所选取的代表诗句,扣住了诗人的灵魂,突出了文章主题,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利用一般人对大众意见的尊重与对权威的崇拜,来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达到使人信服的目的的一种高明手段。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