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非攻(节选)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训练课外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渊媚。(《文赋》)
【译文】 石中包藏美玉,山林就显光辉;水中潜藏珍珠,深潭格外美丽。
【领悟】 品德高尚的人内在外表都美丽。如果有了(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等)美好的内心,人自然也就伟大光辉起来了。
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领悟】 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导入阅读贺新凉
游西湖有感
[宋]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赏读:这首《贺新凉》,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殷忧。词的风格酣畅恣肆,显示了慷慨议论、壮怀激烈的豪放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为了振聋发聩,多用正论警俗的写法。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深刻危机感,揭示了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现状,批判、讽刺了酣歌醉舞的南宋执政者和逃避现实的士大夫。这些揭露和鞭笞,是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一系列的设问、发问,以及纵、横两个方面的反复对比,一层递进一层、一环扣住一环地表现出来的。明末张岱《西湖梦寻》康熙刻本王雨谦批语说:“宋室君臣不以精神注燕汴,而注之一湖。”南宋朝廷的最终覆亡,其主要原因盖在于此。而作者处在宋亡之前,即已预料到这一历史悲剧的不可避免,可见他在政治上还是很有预见性的。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主张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在墨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其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今存《墨子》五十三篇。2.背景解读战国时期,各国争城夺地,战争连年不断,有些规模很大,死伤很多,破坏得很厉害,因而社会混乱,人民困苦不堪。为了社会安定,人民能够生活,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进攻别的国家)、节用等重要主张。3.古代文化知识
【非攻兼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张有等差的爱,所以,其“兼爱”具有反宗法等级制的特点,因此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并且,“兼相爱”和“交相利”是相结合的,墨子吸收并发展了子思学派“义”“利”合一的思想,摆脱了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只讲“义”不讲“利”的片面性。“兼爱”有利于自己,不“兼爱”则有害于自身,墨子将伦理道德和功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桃李】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
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来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二、基础积累
1.通假字答案:(1)“兹”同“滋”,更加 (2)“拖”同“脱”,脱下2.一词多义答案: (1)重/与“薄”相对/醇厚,味道浓 (2)面对/占着、把着/应当/当做 (3)因为/凭,凭借/用来,来/连词,相当于“而且”答案: (1)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2)副词作动词,指责 (3)名词作动词,称赞3.词类活用4.古今异义古义: ?
今义:因此就;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答案:反而,表转折5.特殊句式
(1)以亏人自利也( )
(2)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
(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答案:(1)判断句 (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3)省略句,省略代词“之”6.名句默写
(1)苟亏人愈多, ,罪益厚。?
(2)当此, ,谓之不义。?答案: (1)其不仁兹甚(矣) (2)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层层推进,表明观点2.写法鉴赏
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作了层层的铺垫。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节较为严重的取人马牛,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账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了。二、局部揣摩
1.《非攻(节选)》在论点的提出上有何特点?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作者没有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论点,而是从一连串日常生活的小是小非入手,然后引出攻国的大事。这比直接提出论点然后举例论证更有力,更亲切,更有说服力。高考小贴士关于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要讨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提出论点常运用下列方法:
(1)开门见山。即在文章的开头突出论点或导出论点。
(2)故事导入。即在开头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再由故事引出议论,并将开篇讲述的故事作为全文议论的依据。
(3)设问开篇。即在开头就议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再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4)解释概念。即在开头明确地解释与论点有关的概念的含义,从而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对比开头。即在开头巧用对比,自然引出中心论点。
(6)设喻开篇。先在开头写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一个笑话然后以其设喻引出中心论点。
(7)欲进先退。议论文的论点与传统观点相对时,可以在开头先提出传统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8)树立靶子。写驳论文,最好是在开头先写出对方的评论,并将其当靶子深入批驳,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2.如何把握墨子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参考答案:文章一开始作者并不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宕开一笔,先写“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大家知道后,就“非之”并且“上为政者得则罚之”,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亏人自利也”。到了偷人“犬豕鸡豚”的地步,大家便觉得严重,因为他“亏人愈多”。等到“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又甚于前种行为,大家更是反对,如果“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则更甚于前面所有的行为,为大家所厌恶和憎恨。层层设喻,到此就得出这样一种观点:上面的行为都是不义的,为大家所不齿,大家都反对。可是,一个转折,“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这不是很可笑吗?从而加以类推,有力地抨击了“攻国”行为的不义,从而表明作者的观点:攻打别国是最大的不义行为,要反对这种不义战争。观点的表明可谓是水到渠成,这体现了墨子文章严密的逻辑性和无懈可击的思辨性。三、探究争鸣
“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自古至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受害最深的都是人民群众。墨子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他的这一思想未能遏制战争的发生,但对后世却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今天也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你能联系实际谈一谈吗?思路提示一: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博大的胸怀去面对矛盾、对立的双方,至少一方要有“忍”的态度,宽容并不意味着认可或屈从一方,而是给对方一个时间和空间,去认识自己需改进的细节。思路提示二:“非攻”并非不要尊严,更不是不要主权。现在国际社会正朝着越来越科学、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多元化的趋势仍给人类家园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的第一要务仍是发展、再发展。“非攻”不等于不能攻。
思路提示三:战争或是激进的行为,并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非攻”也许会是一种更有效的化解矛盾的方式。
思路提示四:我们主张“非攻”,应是以发展为保障,爱他人,爱社会,建设人类美好家园,走和平、和谐、发展之路。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随堂训练 巩固学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C.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D.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解析:A B项,“兹”同“滋”;C项,“啗”同“啖”;D项,“不”同“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D 非:指责、责备。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 A项,非:指责、责备。B项,之:代词,他/助词,的。C项,则:就/却。D项,以:因为/凭,凭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 例句与A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C、D两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 豚:小猪。6.【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C C项,“愈”“益”都含有“越”的意思。A项,非:指责,责备/反对。B项,至:至于/最。D项,则:就/却。7.【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下面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反对掠夺性战争的文章。
B.作者通过层层比喻和论证,抨击了攻略他国的不义战争。
C.《墨子》讲究逻辑,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作论据,而且行文结构严谨。
D.从本文可以看出,《墨子》讲究文采,句式灵活多变,而且想象奇特 新颖。解析:D “想象奇特新颖”错,墨子的文章语言朴实,思想深刻。8.【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翻译下列句子。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译文: ?解析:关键词:至大:最不义。非:反对。誉:称赞。
答案:现在天下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我们)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他,说他是义。这能说明白义与不义的分别吗?战争与和平
仰望天空,白云和蓝天相互依偎着,阳光辐射大地,到处都那么安静。
俯视脚下的这块土地,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鲜血已被掩埋。
什么是战争,什么是饥饿,什么是逃亡,什么是分离,什么是生不如死……这些,对于新一代人的青年来说是如此陌生,他们知道的只是和平、幸福和快乐。
战争是残酷的,它无情地割断了家庭的欢乐,撕烂了人类幸福的外衣,投下了难以忘却的“永恒”……
永远的和平是所有人都期待的,又是所有人都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总还是有那么一些爱捣乱的、永远也“长不大”的小人。
我知道,也许我并没有能力去评判战争,但我总是知道些的,我并不是瞎子,我总是能看到些的,我也并不是聋子,我还是能听到真理的呼喊的。当然,真理并不是仅用耳朵能听到的,它需要心的感应,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了解到。课外悦读 延伸学习 让我们来设想:你就是那个处于战争中的人。战争开始前,你有自己的家庭,也许它并不富有,甚至连达到温饱都有些困难。但是,你们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你们为自己每天的忙碌而感到高兴,尽管你的付出让你感到有些疲倦。然而有一天,你们的村庄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就是战争者,他们抢走了你的唯一,你的所有依靠,他们让你和你的家人来了一个永诀。你会怎样,你又能怎样?你除了痛哭,你还能怎样?难道你哭干了所有的眼泪,就会好起来吗?你的心在流血,你会崩溃。而这一切的不幸,都来自战争。
和平总还是占多数的,也许战争的硝烟还会飘来,也许,在远处的某个地方,战争又重新开始了吧!
让我们祈祷和平,不仅为自己,也为了远方的朋友们!
伸出你的双手,合在一起,闭上双眼,用真诚的心去祈祷吧! 赏析:仰望天空,俯视大地,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鲜血已被掩埋。作者把我们从和平的现实带入对战争的深深思考。战争是残酷的,它是饥饿、逃亡、分离、生不如死……作者向往和平,发出呼唤和平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耳际。让我们随作者一起祈祷和平,不仅为自己,也为了远方的朋友们!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