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走进语言现场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走进语言现场倾听白发的期盼(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6-30 22: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倾 听
白发的期盼(节选)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随堂检测课后悦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一日暴(pù,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 (即使有天下最轻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领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做事不会成功。因此,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一暴十寒”就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领悟】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导入阅读最有价值的金人
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光闪闪的,把皇帝高兴坏了。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给中国皇帝出了一道难题,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办法,请珠宝匠来检查,称重量,看做工……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向他的国王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吧?最后,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只见他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抽出其中的一根,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金人的另一只耳朵出来;插入第二个金人的稻草则从它嘴巴直接掉了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则掉进了金人的肚子里。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温秋阳,1967年出生,哈尔滨人,1989年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系毕业,现为《都市森林》节目制作人。
《白发的期盼》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分析节目,获2000年亚广联信息节目奖。《白发的期盼》反映的是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主题——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的探讨,从人文的视角开拓内涵,使主题超越了“物质保证”的层次,提出了“精神赡养”这一现代养老理念。2.背景解读
中国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传统大家庭模式的改变。到外地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父母在,不远游”已经变成了千万里之外通过电话嘘寒问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做儿女的却于奔忙之中鲜有顾及。如何解决传统的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不是一定要以牺牲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为代价?年轻人在精神的独立和现实的忙碌之外还能为白发爹娘做些什么?这就是《白发的期盼》的创作动机。3.文化常识
广播稿:为广播需要而准备的文稿。广播新闻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听觉优先和简短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稿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通俗口语化,明白易懂。二是结构简洁明了。受时间的限制,广播稿要注意干脆利索。三是生动活泼。写法、语言要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乏味;要侧重具体事例,少用抽象议论。四是主题单一集中。五是音调和谐,讲究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答案:(1)shàn līn ji zhā liù qià答案:(2)shě/shè léi/lèi/lěi láo/lào cì/sì(2)多音字答案:(1)赡养 瞻仰 (2)空巢 不落窠臼 (3)撕碎 厮打2.字形辨认3.成语梳理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天伦之乐: ?
答案:指家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2)耳熟能详: ?
答案: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3)有心无力: ?
答案:有某种愿望或想法,但没有能力实现。
(4)忍无可忍: ?
答案:要忍受也没法忍受,形容忍耐达到极限。
(5)悔之晚矣: ?
答案:后悔已经晚了。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写法鉴赏
(1)用对话串起的新闻分析,自然深刻。
作者能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敞开心扉,坦诚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很自然。还有在采访每个年龄段的人后,都有学者和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评论,还有记者让人深思的提问。
(2)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文章用赵女士讲的一位老领导的一则让人伤感的故事开头,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老人的生活问题。用游子给远方的父母打电话结尾,首尾呼应,给人以希望。二、局部揣摩
1.文章一开头举了一个怎样的事例?这样导入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一位退休的孤独老人的不幸遭遇。通过此例,引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扣人心弦,富有震撼力,使人们增强了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高考小贴士】
文章开头段的作用
(1)如果开篇即点题,其作用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感(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其作用就是引出下文,或引人思考,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3)如果文章开篇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某种氛围。2.本文括号中有很多相当于戏剧中的“舞台说明”性质的文字。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这些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如“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录音”,给我们描绘了老人与鸟为伴的孤独画面,更突出了儿女对老人精神赡养的必要性,增强了感召力,同时贴近生活,使谈话更轻松、自然。三、探究争鸣
有人认为,在当代社会,对老人而言“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重要,也有人认为,“物质赡养”比“精神赡养”重要得多,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思路提示一:我认为“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重要。对于老人而言,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情感和精神交流,是儿女的关心,是亲情。一个电话、一封家书、一张贺卡、一次探望,都能给他们以慰藉,都能给老人带来无限的欢乐。
思路提示二:我认为“物质赡养”比“精神赡养”重要。从大部分老人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老了之后,生活水平有所降低,特别是有病时,因高昂的医疗费,通常不能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所以这时应给予老人生活物质上的帮助,保障他们的生活、医疗费用,并给予生活上的照料,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所以我认为“物质赡养”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C A项,嫉jí;B项,脂zhī;D项,娠shē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犹豫 报酬 空巢 一斩身手
B.残酷 支票 趋势 耳熟能详
C.承载 托累 清晰 守土为重
D.溜达 轮翻 融洽 不可或缺解析:B A项,斩—展;C项,托—拖;D项,翻—番。3.(2017·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解析:C ①妙语连珠:形容精彩的话语一句接着一句。②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的大发议论,含贬义,应用“扺掌而谈”。③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应用“背道而驰”。④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⑤扺掌而谈:形容无拘无束地畅谈,应用“高谈阔论”。⑥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口的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的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战略转变。
B.“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产物,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激发了人们创新的热情,催生了互联网经济现象的出现。
C.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的现实,不再是国家简单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而是用质量的提升来弥补数量的短缺。
D.按照法律规定,从事食品经营需要获得许可,但是目前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并没有获得许可,今后需要加大在这方面的规范和管理。解析:A B项,结构混乱,“催生了……的出现”句式杂糅,删去“的出现”;
C项,成分残缺,把“国家”提到“不再是”之前;D项,搭配不当,“加大……规范和管理”不搭配,改为“加强……规范和管理”。5.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因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解析:D A项,“拨冗”不谦虚,用在此处不恰当,“特此通知”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单位对职工,在该句中使用不得体。B项,“光临”是一个敬辞,对对方到自己这里来表示敬意,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自己,该句表达不得体。C项,“欠安”是对人生病的婉辞,不能用于自己。D项,措辞语气等均符合语境。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褪黑素,是存在于藻类等众多生物中的一种激素,它在生物中的含量水平①               。它在无光照的夜间分泌量最大,能够帮助降低体温和减少脉搏跳动次数,有助于睡眠;清晨,②      .
           ,人就慢慢醒来,因此,它被称作“睡眠激素”。现代社会的各种照明设备和数码设备都会对褪黑素的分泌产生影响,从而③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分泌量最大”,第②空注意后面的“人就慢慢醒来”,第③空注意前文“照明设备”。
答案:①随每天的时间变化而变化(或者“与光照的强弱成反比”) ②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 ③导致睡眠障碍7.请用自己的话介绍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字数不超过100字。 ?
? 解析:介绍漫画内容题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相关的语言提示等;还要注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要做到客观描述内容,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或想象虚构。
揭示漫画寓意题要做到:认真细致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寓意概括要语言简明,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答案:要点:①大人右手夹着《孩子偷东西怎么办》一书,左手边带着小孩从书店出来,嘴里得意地说:“快点离开这儿,这本书他们忘了算钱了。”
②这幅漫画批判了大人知错犯错的行为,暗示这种“言传身教”的错误。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第8~9题。
(出录音)
赵女士:我有一个老领导,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有好几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老头退休以后就一个人在家。有一次到单位,他跟我说,这一周他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到公园散步,碰上一个人问他“老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回答人家;再一句话呢,是我们单位一个同事给他送报纸、杂志,他说了声“谢谢”。后来,有一天早晨,他过马路去买豆浆,结果发生车祸,老人死得很惨。
(录音止、音乐起)
记者:我一直犹豫是否用这个故事作这期节目的开篇,因为它有些令人伤感甚至残酷。如今,这位一周只说了两句话的老人已不能告诉我他真实的感受,但他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
不容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一亿二千六百万。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境况在中国老人中绝不是唯一的。 (音乐止、出录音)
林女士:一个人在家里闷死了。
严女士:时间比较难打发,感觉很孤独,经常流泪。
冯先生:一天到晚也就出去溜达呗,回家干啥呀,也没啥事,所以我一般不到天黑都不回家。
张女士: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一天到晚坐在那里织毛线,没有人讲话,真难过,真不喜欢。心里不开心,要买吃的,我又跑不动;要到哪里玩,我又不认得。你想,孤单,看着钱有什么用啊?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8.【对应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 第三段列举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
? 答案:数字的庞大,说明中国老人处在孤独寂寞中的人数之多,也说明老人需要精神赡养已不是个人现象,而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9.【对应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影响】 文章最后引用了对林、严、冯、张四位老人的采访录音,为什么要用这些采访实录? ?
? 答案:引用采访实录,让人真正感受到很多老人在家中如何孤独,进一步说明对老人精神赡养的必要性。课后悦读 延伸学习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赏析:《孝心无价》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已经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议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