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4 古诗三首
山 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引入新课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我会认径斜jìngxié课文讲解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课文讲解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课文讲解山 行
[唐] 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课文讲解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伸向。
5.白云生处:白云产生的地方。
6.坐:因为。课文讲解深秋时节,沿着山上盘曲的小路一直向上走。
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欣赏这傍晚枫林的美景。
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课文讲解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远处的寒山;近处的石径;飘动的白云;寂静的人家;傍晚的枫林;红色的霜叶。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课文讲解鉴赏诗歌中的词语 ①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好于“深”,“深”只是体现了远、浓,“生”为云之源头,云腾雾涌,有动感美。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秋景胜春景,色彩更鲜艳,体现了秋景的生机勃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课文讲解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的前两句客观描述远景,后两句却渗透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归纳总结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秋天的景色描绘的绚丽动人。既写出了枫叶的色彩,又赞美了枫叶不畏严寒、傲慢独立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爱恋之情。拓展延伸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
便引诗情到碧霄。临平泊舟
[元] 黄 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课堂小练 1.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何等惊喜!课堂小练 2.“停车坐爱枫林晚”,作者被美丽的枫叶吸引。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吗? 不好。因为“晚”表面上只是点明时间,却能令人想像到这样的画面:夕阳的晖映下,枫叶流丹,如闪烁着金红光芒的彩霞,这样火红的色彩,才比二月春花更艳丽,更生机勃勃。课后作业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件22张PPT。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引入新课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他已经50多岁了,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我会认赠刘残犹傲橙zèngliúcánjúàochéng橘jújūn君我会写荷擎(擎天) hé (荷花)
hè (负荷) 傲(骄傲)橙(橙色)橘(橘红)我会写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课文讲解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课文讲解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课文讲解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特点:深秋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课文讲解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课文讲解思考:后两句有什么用意?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课文讲解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归纳总结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拓展延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课堂小练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 、 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荷尽菊残课堂小练橙黄橘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秋末冬初课堂小练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 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成熟丰收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生机。课后作业 把这首古诗配上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件20张PPT。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引入新课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引入新课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文学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我会认挑tiǎo我会写挑萧(萧瑟) tiǎo (挑灯)
tiāo (挑选) 梧(梧桐) 促(促使) 篱(篱笆) 我会写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课文讲解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课文讲解(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2)“所见”是什么意思?(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写所看到的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课文讲解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要求:理解诗句大意。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称作“客”?“客”指诗人自己。因为他身在异乡。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知”字是什么意思?不能。料想、想象。课文讲解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作者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想到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抒发了思乡之情。课文讲解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归纳总结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拓展延伸 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课堂小练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看到了什么?篱笆下的一盏灯。 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有两个孩子在逗蛐蛐。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逗蛐蛐。课堂小练 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寂寞变得快乐。课后作业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