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课件 (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颐和园》课件 (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1 09:3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颐 和 园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18 颐和园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重点)生字精析diàn殿1.要求会写的字【生字释义】①高大的房屋。②在最后。本课“大殿”的“殿”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殿(殿后)(殿堂)(宫殿)
臀(tún)(臀部)(臀围)
【巧记有方】展无尾,生双脚;没缺水,成大厦。
【例句展示】宝雄大殿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罗汉。
【成语在线】金銮宝殿、九间朝殿
【歇后语】坐南宫守北殿——不分东西
【书写指导】“共”的右点与“又”的撇穿插避让。láng廊【读音提醒】不要读成“náng”。
【生字释义】有顶的过道。
【辨字组词】
廊(廊子)(画廊)(走廊)
廓(kuò)(轮廓)(耳廓)
【巧记有方】令郎到府上。
【例句展示】同学们把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成语在线】廊腰缦回
【歇后语】乞丐进发廊——没人理
【书写指导】“广”撇要舒展,“阝”中的竖写长一点儿。zhù柱【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ù”。
【生字释义】①形状像柱子的东西。②柱子。本课“柱子”的“柱”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柱(柱子)(柱石)(石柱)
枉(wǎng)(枉死)(枉然)
【巧记有方】木字称主能顶梁。
【例句展示】人民大会堂的门前有十根大理石柱。
【成语在线】中流砥柱、胶柱鼓瑟
【谚语链接】刚出土的树苗,当不了顶梁柱。
【歇后语】朽木做梁柱——无用之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最后一笔写成点。【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hāi”。
【生字释义】①种植。②供移植用的植物幼苗。③插上。本课“栽满”的“栽”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栽(栽植)(栽培)(栽花)
裁(cái)(裁剪)(裁缝)
【巧记有方】树在土下长,戈在土边插。
【例句展示】我们每个人都栽下了两棵小树苗。
【成语在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谚语链接】栽了跟头,别怪石头。
【歇后语】竹林里栽柏树——亲(青)上加亲(青)
【书写指导】“木”末笔捺变点,“戈”斜钩向右下方倾斜而下。【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ù”。
【生字释义】①建造,修盖。②古代一种弦乐器。本课“建筑”的“筑”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筑(筑路)(建筑)(修筑)
巩(gǒng)(巩固)(巩膜)
【巧记有方】巩字住在竹林下。
【例句展示】这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
【成语在线】筑坛拜将、筑舍道傍
【谚语链接】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歇后语】水淹田园再筑坝——迟了
【书写指导】下部“工”第二横上提。【读音提醒】不要读成“guó”。
【生字释义】①旧指女子的卧室。②类似楼房的建筑物。本课“佛香阁”的“阁”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阁(阁楼)(阁下)(阁子)
阅(yuè)(阅读)(阅览)
【巧记有方】各进门成小楼。
【例句展示】我家的楼房上面还有一层阁楼。
【成语在线】束之高阁、楼阁台榭
【谚语链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歇后语】空中楼阁——不着实地
【书写指导】“门”要写得大些,竖为垂露竖。【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ū”。
【生字释义】①大红色。②朱砂。③姓朱。本课“朱红”的“朱”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朱(朱红)(朱门)(朱笔)
未(wèi)(未曾)(未来)
【巧记有方】未字多一撇。
【例句展示】朱红色的横匾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特别醒目。
【成语在线】朱门绣户、朱云折槛
【谚语链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歇后语】朱德的扁担——有名有姓
【书写指导】首撇短,第二横比第一横要长,竖在竖中线上。【读音提醒】不要读成“tí”。
【生字释义】用土、石等材料建筑的挡水的高岸。
【辨字组词】
堤(堤坝)(堤防)(海堤)
提(tí)(提问)(提高)(提升)
【巧记有方】是土不念土,用它把水堵;河边它常在,有洞必须补。
【例句展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成语在线】堤溃蚁穴
【歇后语】决堤的大坝——不敢当(挡)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土”应写在偏上位置,第三笔为提。【生字释义】①在石头等材料上刻画。②雕刻艺术品。
本课“雕刻”的“雕”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雕(雕塑)(雕像)(雕刻)
碉(diāo)(碉堡)(碉楼)
【巧记有方】周围无土堆。
【例句展示】他露的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
【成语在线】雕虫小技、雕梁画栋
【歇后语】牛皮纸上雕花——刻薄
【书写指导】左部“周”里面的靠上,右部的四横间距均匀。【读音提醒】不要读成“sī”
【生字释义】一种动物。
【辨字组词】
狮(狮子)(狮吼)(石狮)
师(shī)(师父)(师生)
【巧记有方】一狗拜师学艺。
【例句展示】狮子吼声真大!
【成语在线】狮威胜虎、河东狮吼
【歇后语】石狮子赛跑——寸步难行
【书写指导】第五笔在竖中线上,“币”横略低于左边,竖较长。【读音提醒】不要读成“tàn”。
【生字释义】形状;状况。
【辨字组词】
态(态度)(形态)(表态)
悉(xī)(悉心)(熟悉)
【巧记有方】心大一点。
【例句展示】他的学习态度很认真。
【成语在线】丑态百出、世态炎凉
【谚语链接】世态云多幻,人情雪易消。
【歇后语】打鸟姿态——睁只眼,闭只眼
【书写指导】上稍窄下稍宽。上部略扁,注意不要少点。2.要求会认的字
(注:“阁、堤、态”见“要求会写的字”)读写错混提示1.“堤”读“dī”,不要读成“tí”。
2.“栽花”的“栽”要与“载重”的“载”和“裁剪”的“裁”区分开。
3.“殿”的第三笔是长撇;“廊”的最后两笔依次是横折弯钩、竖。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长廊:很长的、独立的、有顶的通道。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拦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琉璃瓦: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近反义词近义词:耸立——矗立 葱郁——葱茏 掩映——遮掩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姿态不一——形态各异
反义词:远眺——近观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金碧辉煌——暗淡无光一词多义辉煌:
①光辉灿烂。
例句:夜晚的北京城灯火辉煌,美丽迷人。
②(成绩等)显著;卓著。
例句: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词义辨析耸立——挺立词义辨析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写出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又大又美。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②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课文解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③[句解:抓住长廊风景宜人的特点进行介绍,朗读时应采用轻松的语气,体会作者愉快的心情。]
段析:采用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描写长廊的特色。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ǒnɡ)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iú)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ɡé)。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句解:向人们展示了两个建筑物的特色: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顶上铺“黄色的琉璃瓦”;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段析:写万寿山脚下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景象。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句解:通过对树丛、屋顶、宫墙颜色的描写,突出色彩的艳丽。]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ǎnɡ)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④[句解:写昆明湖秀丽的风光。第一句抓住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写“静”用“一面镜子”来比喻;写“绿”,用“一块碧玉”来比喻,形象生动。第二句运用“滑”这个字,反衬出昆明湖的“静”。]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⑤
段析: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向四周眺望所看到的风景。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d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句解:这句说小狮子很多,“上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而且这几百个小狮子都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难度很大。]这么多的狮子,姿态(tài)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⑥[句解: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和形象都是不相同的,说明雕刻技术的高超。这两句又一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段析:写出了昆明湖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了各处景色,展示了颐和园的美。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照应开头,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知识链接:
颐和园 名称的来历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遭严重破坏。公元1886年重建,公元1888年慈禧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为“颐养太和”之义。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①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句,概括了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美、大。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七百多米”“273间”这些数据表现了长廊“长”的特点。非常具体、准确。释疑解惑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介绍长廊的?
a.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b.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c.抓住长廊两旁风景怡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④作者为什么用“滑”而不“划”?
一个“滑”字,颇具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映衬,一动一静,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如果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字比用“划”字好。⑤本自然段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位顺序来介绍登上万寿山所看到的景象的?
作者是按照向下、向前、向东的方位顺序来介绍登上万寿山所看到的景象的。
⑥十七孔桥有哪些特点?
a.桥洞多,有十七个桥洞;b.柱子多,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c.狮子多,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且姿态不一。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1.叙述有序。作者“移步换景”,抓住主要景点,井然有序地介绍。作者先从长廊说起:柱子、栏杆、横槛上的五彩的画、两旁的花木;再从万寿山下仰望:八角宝塔形的佛香阁、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又登上万寿山俯视:葱郁的树丛、平静碧绿的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最后从万寿山下来看:昆明湖长长的堤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以及石柱上姿态不一的石狮子。2.描写形象。文中用“像一面镜子”来比喻昆明湖的“静”,用“像一块碧玉”来比喻昆明湖的“绿”,使昆明湖如在眼前;而横槛上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石柱上的狮子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则强调画与石雕的多而精美,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作者以生花妙笔把我们带入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境界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集中体现了我国优秀的园林艺术。颐和园内处处皆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们沉醉于它的美不胜收,也惊叹它的巧夺天工,但我们更应该感谢和铭记的是劳动人民,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些奇迹,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为了让美景永驻,让我们好好珍惜它们吧!课内:耸立 葱郁 掩映 远眺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课外:在苏州园林前面,我们看见一座座院落里,亭台楼阁、池塘水榭、红花绿树,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