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甲、乙两个电阻之比为3∶5,将他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甲、乙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 )
A. 5∶3 B. 3∶5 C. 1∶1 D. 无法比较
2.上题中,若将两个电阻并联在同一电源上,则通过甲、乙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 )
A. 5∶3 B. 3∶5 C. 1∶1 D. 无法比较
3. 两盏电灯L1、L2并联接入电压为12V的电路中, 干路中的电流为0.8A, 通过L1的电流为0.6A,则这两盏灯的电阻分别是 ( )
A. 60Ω, 20Ω B. 20Ω,60Ω C. 20Ω,30Ω D. 80Ω,20Ω
4.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S, 当开关 S1从断开到闭合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S1 闭合后电流表 A1、A2示数相等
B. S1 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比 A2大
C. S1 闭合后电流表 A1、A2示数大小无法判断
D. S1 闭合后电流表 A1的示数比A2小
5. 如图2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示意图,R是一种特制的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即电流表)指针所指的刻度知道油面高度,则它的工作过程是 ( )
A. 油面升高,R变大,油量表指针示数变小
B. 油面降低,R变大,油量表指针示数变大
C. 油面升高,R变小,油量表指针示数变大
D. 油面降低,R变小,油量表指针示数变大
6. 某同学选好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按照图3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动,而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 )
A. 电流表、灯L1、L2都坏了 B. aL1b部分某处出现了断路
C. 电流表坏了 D. 灯L2灯丝烧断,或与灯座未接通
7. 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U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 端移动时, 电流表示数将会 ( )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无法判断
8. 如图5所示,当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某一位置时,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当滑片P置于另一位置时,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若ΔU1=| U1- U’1|,
ΔU2=| U2- U’2|,则 ( )
A. ΔU1<ΔU2 B. ΔU1>ΔU2 C. ΔU1=ΔU2 D. 无法判断
9. 如图6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电流表的示数将 ( )
A. 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变大
B. 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小
C. 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大
D. 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
10.小刚同学用如图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10Ω更换为15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
A.将电池个数增加 B.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6分)
11. 一个电阻两端加10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A,如果将它两端的电压升高到15V,则通过它的电流为 A,这个电阻的阻值为 Ω.
12. 两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路中,R1:R2=1:3,若R1两端电压为1.5V,则R2两端电压为 V.
13. 已知定值电阻R1=3Ω, R2=5Ω,把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那么,串联后它们的总电阻R = Ω,通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I1:I2= .
14. 三个电阻并联后接到电源上,R1:R2:R3=1:2:3,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U3= ,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 :I2:I3= .
15. 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定值电阻R=4Ω,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阻值为6Ω,移动滑片P的位置使电流增加,电流表最大的示数可达 A.
16. 如图9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不变,电阻R=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读数为I,当将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与电阻R 联时,电流表的读数将变为2 I.
17. 如图10所示的电路,电压表V1示数为3V,V2示数为4V.若把电阻R2与R3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此时有一只电压表示数变为5V,则电源电压U= V.
18. 如图1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E为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通电后,灯泡正常发光S闭合前后的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2A和0.5A,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S闭合后,通过R的电流为 A.
19. 电阻R1=10Ω、R2=15Ω,在使用时,R1两端电压不超过5V,R2两端电压不超过6 V如果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则干路中电流不能超过 A;如果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电路的总电压不得超过 V.
20. 有关资料表明:人体出汗或潮湿时的电阻为200~800Ω;人体中电流超过30mA时将会造成生命危险.若某人身体潮湿时的电阻为500Ω,则当他接触电压为220V的照明电路时,通过他的电流为________mA.请根据计算结果为图12配上解说词:
_________ _(3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1. 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每次需挑选下表中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强度,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5分)
导线号码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填号码)_________;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中学初三年级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图13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U和I的数据:(7分)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灯泡两端的电压U/V 0.5 1.0 1.5 2.0 2.5 3.0
通过灯泡的电流I/A 0.18 0.22 0.26 0.30 0.34
灯泡发光情况 微亮→逐渐变亮
(1) 根据实物图,在右边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 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格中的空格处,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Ω。(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3)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
23.伏安特性曲线能够直观地描述物体的导电能力,如图14是气体导电时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气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变化情况是: .(2分)
24. 某同学按图15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R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右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电流与电阻 反比(填“成”或“不成”),这与欧姆定律 (填“相符”或“不符”),其原因是 在研究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6分)
四. 计算与应用题(每题8分,共24分)
25.如图18所示电路,定值电阻R1=10Ω,R2最大电阻值为10Ω, 电源电压U=6V,则在移动滑动变阻器得滑片P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多少?
26.某物理课外活动小组按图19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5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
次数 A1表示数(A) A2表示数(A) V1表示数(V) V2表示数(V)
1 0.4 0.4 6 6
2 0.5 0.5 7.5 4.5
3 0.6 0.6 9 3
求:(1)V表三次的示数各为多大?
(2)R1的阻值多大?
(3)滑片P怎样移动可使R1的电压最小?R1的两端电压最小为多少?
27.实际使用中,电流表的阻值虽然很小但并不为零,因此串联在电路中有分压作用;电压表的阻值虽然很大但不是无穷大,因此并联在电路中有分流作用。当我们用伏安法测电阻的阻值时可以有两种连接方法,如图17(甲)、(乙)所示。请分析说明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待测电阻的阻值在什么情况下用(甲)图所示的电路,什么情况下用(乙)图所示的电路?说说为什么?
《欧姆定律》单元测试卷
一、 选择题1. B 2. A 3 B. 4. B 5. C 6. B 7. C 8 .A 9. D 10。D
二、填空题
11.0.6 25 12.4.5 13.8 1:1 14.1:1:1 6:3:2
15.3 16.10 并 17.6 18.19 0.3 19.0.53 10
20.440 不能用湿手接触开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三、实验探究题
21.CF CG 横截面积 AD 控制变量法 22.(1)图略 (2)0.32 7.8125 (3)变大
23.先不变后变大再不变
24.不成 不相符 没有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 保持R两端电压不变
四、计算与应用题
25.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6V~3V 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0.6A~0.3A
26.(1)均为12V (2)15Ω (3)滑片移动到最右端 4.5V
27.若R较小,应选用甲图,此时电压表与R的电阻相差很大,分流现象不明显;若R较大,应选用乙图,此时电流表与R的电阻相差很大,分压现象不明显
图3
图2
图1
图1
图1
图1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8
图19
图17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