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
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5.如图7-K-1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图7-K-1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二、填空题
7.如图7-K-2所示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
图7-K-2
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________(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
8.以下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以上均填序号)
①碳+氧气二氧化碳
②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③二氧化碳+水―→碳酸
④碳酸氢钠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9.(1)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瓶壁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它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色,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将上述变色后的溶液加热,试液变成________色,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
10.在学习完“二氧化碳性质”后,某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对雪碧汽水中逸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如图7-K-3是雪碧汽水配料表,已知柠檬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图7-K-3
[发现问题] 打开瓶盖,逸出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可能是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 甲同学:倒适量澄清石灰水于小烧杯中,将用注射器抽取的瓶中气体注入石灰水中;
乙同学:将一支燃着的小木条放在打开的瓶口。
小组中的同学立即否定了乙同学的方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按照甲同学的方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雪碧汽水中逸出的是二氧化碳。
[继续探究] 小组中的丙同学也设计了一个实验:将适量雪碧汽水倒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变成了红色,他说这样也可以说明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评价]
(1)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依据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达式表示)。
(2)你认为丙同学这个设计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丙同学的想法进行改进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7·台州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CO2)物理性质的是( )
图7-K-4
2.2017·沈阳能证明某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操作及现象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燃烧更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木条复燃
C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D
将气体通入蒸馏水中
有气泡逸出
3.2017·镇江常温下进行如图7-K-5所示实验。
图7-K-5
(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C中有气泡冒出,溶液颜色________。
[达标巩固]
1.C 2.A
3.A [解析]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
4.A 5.D 6.B
7.(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等)
(2)温室效应(合理答案均可)
(3)植树造林(合理答案均可)
8.①③ ②④ ①
[解析]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9.(1)碳酸钙
CO2+Ca(OH)2―→CaCO3+H2O
(2)红 CO2+H2O―→H2CO3 化合 紫 H2CO3CO2+H2O 分解
10.[设计方案]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的种类很多
[实验探究]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评价] (1)CO2+H2O―→H2CO3
(2)不合理 雪碧汽水中含有的柠檬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用注射器抽取雪碧汽水瓶中的气体注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解析] [提出猜想] 氮气等气体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评价] (2)柠檬酸也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无法证明溶液变色是否与二氧化碳跟水反应有关。(3)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可以用注射器抽取雪碧汽水瓶中的气体注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观察溶液是否可以变成红色。
[直击中考]
1.D [解析]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C [解析]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或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3.(1)物理 (2)变红
第2节 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备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药品中能用如图8-K-1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并获得平稳气流的是( )
图8-K-1
A.石灰石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碳酸钙粉末和浓盐酸
D.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2.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图8-K-2
3.2017·桂林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依据的二氧化碳性质是( )
A. 密度 B. 颜色
C. 气味 D. 熔点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的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5.如图8-K-3是小科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图8-K-3
6.某同学组装成如图8-K-4所示装置(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8-K-4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
C.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7.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8-K-5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________装置或E装置。
8.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8-K-6中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K-6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代号,下同),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
(3)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是:
①NaHCO3Na2CO3+H2O+CO2
②NH4HCO3NH3+H2O+CO2
某同学采用反应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他不选择反应②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绍兴 图8-K-7中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醋与蛋壳的主要成分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图8-K-7
1.2017·淮安改编根据如图8-K-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8-K-8
(1)图B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装好气体发生装置后,先应该检查装置的________,然后再添加药品。
(3)欲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时,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贵港改编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8-K-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8-K-9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制取过程中,小雨同学选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并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发现小木条始终不熄灭,说明该瓶气体没有集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一个)。
(4)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达标巩固]
1.B
2.A [解析] A装置中导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排出。
3.A [解析]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
4.C [解析] 添加药品时,应按照先固后液的顺序,以防液体四溅。
5.D [解析] 验满二氧化碳需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C [解析] 将铜丝往下移动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反应开始,将铜丝往上提,使尼龙布袋与稀盐酸分离,则反应终止,所以通过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7.(1)铁架台 (2)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3)D
8.(1)试管 集气瓶 (2)B C
(3)A 生成物中有NH3,使制得的CO2不纯
9.A C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解析] A装置中通过控制弹簧夹,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所以A装置可以起到甲图的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通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C装置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矿泉水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否则不满。
[直击中考]
1.(1)分液漏斗
(2)CaCO3+HCl―→CaCl2+H2O+CO2 气密性
(3)D
(4)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2.(1)试管 长颈漏斗
(2)ABCD(或ACE)
CaCO3+HCl―→CaCl2+H2O+CO2
(3)装置漏气(合理答案均可)
(4)
[解析]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通入二氧化碳的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