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朱德的扁担》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2 08: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朱德的扁担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引入新课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猜

语谜底:(扁担)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扁担身上的故事。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1928 年4 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担任军长。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积极组织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走近历史我会认
朱德 扁担 同志 支持
队伍 井冈山 会师 远处
出产 草鞋 斗笠 打仗 ①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②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势险要,行走困难。 ③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读一读课文讲解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讲解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课文讲解思考: 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交待了当时井冈山的形势。
2.大家每次都争着去茅坪挑粮。
3.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还在扁担上做标记。课文讲解齐读第2自然段: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五六十里”说明挑粮的路远,“山高路陡”说明路难走。“每次”说明总是这样,从不例外,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课文讲解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穿”“戴”写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粮的情形。
这句话表明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齐读第3自然段:课文讲解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不料……又……”点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乐于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课文讲解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不好意思”一词表明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课文讲解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藏”是因为大家看到朱德同志太辛劳而感到心疼;后来不藏了,是因为被朱德同志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所感动,不好意思再藏。课文讲解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这句话体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归纳总结朱德同志的优秀品质表现在:
1、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2、忘我的工作精神;
3、不搞特殊化。拓展延伸朱德的故事
开国十大元帅,朱德名列第一,高寿九十。他从一个佃户的孩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一个小学教师成长为解放军总司令。他是了不起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朱德从小就关心民族的生死存亡。1909年1月,23岁的朱德考进云南讲武堂,1911年毕业。同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蔡锷任命朱德为连长。他指挥攻占总督衙门,立下战功,时年25岁。后又担任滇军的营长、团长。1917年,护国战争中,他英勇善战,31岁晋升为少将旅长。 五四后,他研究中国形势后,认识到过去的斗争方式不行,要学习俄国革命,找新的道路。他决心放弃高官厚禄,去找真理,去找共产党。终于,在德国见到周恩来,加入了共产党。 课堂小练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一( )队伍 一( )粮食 一( )草鞋
( )的工作 ( )的斗笠 ( )的扁担 ( )的朱德 课后作业 同学们,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洒满了革命先辈的鲜血,在我们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记的就是他们。请同学们收集一些革命故事,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