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了解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重点)
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重难点)
掌握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重点)
二、自主学习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
2.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_________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约为________________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3.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_______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_____________,陆续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____________(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________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森严的种姓制度
5.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___”。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的是__________,掌管________;第二等级是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权利;第三等级是______,从事______、_______、和_____;第四等级是_______,主要由________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________,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佛教创立于__________。创始人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释迦摩尼。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因而也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出___________,教义__________,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___________,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由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三、小组合作(共7分)
阅读材料:
他(指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
这部法典出自古代哪个国家?反映了社会上什么制度?
(2)这部法典有关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人各属于哪些阶级?
(3)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分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
(4)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并留存至今的文化结晶,是我们今天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图中的文化遗产反映了那一宗教在我国的繁盛?这一宗教发源于何地?
四、当堂测试(每小题1分,共5分)
1.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个等级(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吠舍
3.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 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 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 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D. 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4.下面示意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由此推断这一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5.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真主安拉 D. 宙斯神
6.宗教是古人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救” B. 它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C. 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D. 它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
7.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先后出现过许多文明,赵小峰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金字塔的国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国 ③种姓制度的国度 ④民主之花的雅典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A B C A A C C
(1)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婆罗门、刹帝利是奴隶主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是被统治阶级。
(3)其目的是使种姓制度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们。
(4)佛教 发源于古代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