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蒙娜丽莎之约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2 21: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蒙娜丽莎之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27 蒙娜丽莎之约王克难 台湾大学外交系毕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硕士。现居台湾。出版书籍有《离乡的孩子》《雾里的女人》《诺言树》《流浪者之歌》(中英文版),散文集《生日礼物》等;绘画作品曾在美国参加特展;出版音乐带《天涯若比邻》等十卷。1.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所在。(重点)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句子,体会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高超及其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难点)读写错混提示1.“悄然”的“悄”读“qiǎo”;不要读成“qiāo”;“肖像”的“肖”读“xiào”,不要读成“xiāo”。
2.注意“沐浴”的“沐”字右边是“木”,不要写成“本”。一字多音同音字词【dǔ】睹(熟视无睹)(睹物思人)赌(赌局)(赌注)
【mù】沐(沐浴)(沐恩)木(木板)(木简)新词解释交涉: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课文指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商量关于《蒙娜丽莎》这幅画放在纽约展出的事。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泽鲜艳夺目。课文指《蒙娜丽莎》的光辉像一颗明珠那样鲜艳夺目。
转瞬即逝:瞬,一眨眼,转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仔细体会。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近义词:杰出——出色 奇异——奇妙 璀璨——灿烂 亲切——亲热 猜想——猜测 探访——探望陈列——陈设 仔细——细心 怀疑——猜疑
反义词:轻松——紧张 柔和——生硬 细腻——粗糙 暂时——长久 明亮——昏暗 仔细——马虎 怀疑——相信 美丽——丑陋 耐人寻味——枯燥乏味近反义词一词多义
细腻:
①细致光滑。
例句:这批绸缎质地细腻,色彩艳丽。

②(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例句:文章的人物描写细腻而生动,才会吸引读者。词义辨析陈列——罗列课文解读我们在纽(niǔ)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①[句解:“一条长龙”形象地写出了博物馆前人之多。可见此画之魅力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段析:交代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情景。
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句解:用一群灰鸽的神态再次设悬:“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句解:说明人们在此等候的原因。]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lú)浮宫前来纽约。[句解:“多次交涉”说明了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句解:具体解释了人们在此等候的原因:欣赏《蒙娜丽莎》和她那神秘的微笑。]
段析:写人们正在等着探访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xiào)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②[句解:“世界上最杰出”点明了《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问句的运用说明能亲睹她的风采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享受。此时的等待也成了一种美丽。]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句解:用双重否定句式,突出了“我”欣赏《蒙娜丽莎》是个意外的惊喜。]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③[句解:“赴约”“一定”“超出”表现了《蒙娜丽莎》在人们心目中占的地位之高。再一次显示了画作的魅力。]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句解:“慢慢”一词说明人们对其的喜爱与留恋。]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句解:“终于”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经过漫长的等待,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之后,再现了看到她时的惊喜。]
段析:写“我”终于看到了《蒙娜丽莎》。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句解:从长、宽、整幅的颜色方面对《蒙娜丽莎》进行简单介绍。]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句解:“奇异的感觉”,是一种惊喜,是一种激动,还是一种期待变成现实的兴奋。]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句解: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终于”的运用,使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④[句解:作者分别从脸颊、头发、眼神、嘴唇、颈项(脖子)五个方面对蒙娜丽莎进行欣赏。一切似真亦幻,让每一位参观者流连忘返。]
段析:从画面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简单介绍了《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那微抿(mǐn)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句解:再次对蒙娜丽莎进行细节的描写,凸显其神韵。]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句解:“极富个性”表现了蒙娜丽莎的与众不同,再次强调了其魅力所在。“悄然”突出了那微笑的情不自禁。那微笑是内心的自然流露,是最朴实,最自然的美。无任何的修饰之态。]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⑤[句解:莫测的微笑、迷离的微笑、神秘的微笑,通过作者的真实感受再现出来。]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⑥[句解:正是“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才引发了人们无穷的猜测。才使她的表情是那样的动容,这也许就是《蒙娜丽莎》最迷人的原因之一吧。]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句解:简介《蒙娜丽莎》的作者及其艺术价值。]
段析:写《蒙娜丽莎》的人物面部表情及作者对其微笑的感受。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句解:从身姿、双臂两个方面再次显示画的魅力。]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句解:再次进行细节描写,彰显此画的魅力,也侧面赞美了达·芬奇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⑦[句解:从画的背景设置显示其画的魅力及神秘。]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句解:用“空旷而深远”引发欣赏者的想象,这也是其魅力所在的原因之一。]
段析:描述蒙娜丽莎优雅的身姿、服饰及她身后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从不同角度介绍蒙娜丽莎所焕发出来的魅力。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cuǐ)璨(càn)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句解:点明“蒙娜丽莎”在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位置。]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句解:“短短的几分钟”“永不磨灭”运用对比描写,写出蒙娜丽莎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及深刻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⑧[句解:点明蒙娜丽莎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蒙娜丽莎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及其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知识链接 :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几乎在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一位“旷世奇才”。《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卢浮宫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边,是目前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镇宫三宝”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①作者写《蒙娜丽莎》画作却从人们排队等候写起,到一定文字之后才交代等候的原因,其作用是什么?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第3自然段中“《蒙娜丽莎》是世界上……能亲睹她的风采呢?”这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反问。突出能亲睹《蒙娜丽莎》的风采是一种荣幸。释疑解惑③文中两次强调队伍很长,有何作用?
侧面烘托《蒙娜丽莎》画作的魅力。
④从这几句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几句深刻地点出了《蒙娜丽莎》肖像画的艺术效果,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面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⑤你怎样理解蒙娜丽莎的微笑?
这几句话深刻地反映了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当我们凝视《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这也正是“蒙娜丽莎”的魅力所在。
⑥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的特点可以用原文中的哪两个词来概括?
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⑦这几句话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达·芬奇精湛的画技?
这三句点明了达·芬奇精湛的画技,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上。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⑧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目睹了“蒙娜丽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深深地被她打动,她的光辉照耀着“我”,照耀着目睹她芳容的每一个人。她的生动,她的温柔,她的美丽,她的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给“我”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本文记叙了作者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亲眼目睹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经过及内心的震撼。在向读者展示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的同时,赞美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丰富的想象力。1.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特别是对画像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述画像的过程中,他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眼前,是“真的血肉”。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让我们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怀吧!课内:探访 交涉 风采 赴约 淡雅 捉摸 衬托 幻觉 深远 端庄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课外: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意大利]达·芬奇
荣誉在于劳动的双手。
——[意大利]达·芬奇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法]罗曼·罗兰
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
——丰子恺
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
——[意大利]米开朗琪罗
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