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诗前行 课件 (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与诗前行 课件 (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2 22: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与诗前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与诗前行诗歌写作方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妈妈的手/可以把白净的米/变成香喷喷的饭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春天的树/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夏天的树/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秋天的树/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冬天的树/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汽水
罗青
跟你握握手/你就冒气/请你脱脱帽/你就生气/干干脆脆/一口把你喝下去/看你还/神不神气
路灯
白天/路灯是一棵棵的树/晚上/就变成一朵朵的花
6.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
7.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金波 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作品颇丰,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
阎妮 笔名山飒,1972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大学教师之家,童年时期曾学习琵琶和古琴。1979年入北京市海淀区东升小学读书,开始写日记、写诗。1982年后连续在《儿童时代》《儿童文学》《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
主要作品有诗集《阎妮的诗》《红蜻蜓》;小说散文集《再来一次春天》;长篇小说《柳的四生》《围棋少女》;诗书画集《书法家的明镜》等。
桂文亚 当代女记者、作家、编辑。1949年生于台北市,安徽省池州市人。15岁第一篇作品刊载大华晚报;20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裁冰集》。主要作品有《思想猫》《班长下台》《美丽眼睛看世界》《长着翅膀游英国》《哈玛!哈玛!伊斯坦堡》《来和小羊羔照个相》等。一字多音新词解释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亲昵:十分亲密。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意境:指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调和境界。
逸闻趣事:指世人不太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近反义词近义词:喜欢——喜爱 思索——思考 情景——情形 胸怀——胸襟 跳跃——跳动 启迪——启发 衬托——烘托
反义词:富足——贫乏 机灵——愚笨 准确——错误 热情——冷淡 呆板——灵活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词义辨析际遇——遭遇 1 我们去看海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句解:以邀请的形式,邀请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耳边已响起潮声澎(péng)湃(pài)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①[句解:邀请我们去看海的原因:海是我们的梦。]
第一部分(第1节):邀请我们去看海。课文解读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句解: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大海的辽阔写成“胸怀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句解:直接把海作为家,把大海的资源丰富写成“家园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句解:打比方,用“宝库”比喻大海的资源丰富。]
段析:第2节写海里的资源丰富,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句解:把我们随着波涛的涌动写成“跳跃”,非常生动。]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句解:不仅仅是浪花,加载着我们的歌声笑声,所以更加“鲜亮”。]
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②[句解:潮起潮落,再加上我们的欢歌笑语,当然就像“动听的歌”。]
段析:第3节写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欢笑,和大海融为一体。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海里的资源丰富,我们和大海融为一体。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③[句解:“去看海”与第1节相照应。]
第三部分(第4节):再次发出去看海的邀请。①这四行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总揽全诗也总揽这个小节,邀请我们去看海。后三句,点明看海的原因,因为“海是我们的梦”。其中,二、三句,未到海边已感觉海风的吹拂,已闻涛声,表达了对海的向往。
释疑解惑②第2、3两节中,哪些描述让你有在家中的感觉?
第一,资源丰富的大海如同富足的家园;第二,我们在大海中玩耍就像在家中欢笑蹦跳;第三,大海就像母亲,我们在大海中,就像在母亲的“怀抱”里。③“读不完的生命启迪”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作者从大海的胸怀宽广受到启迪,希望我们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大。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向往与追求和对生命的期望。 2致老鼠
我喜欢你们——
一双机灵的眼睛,
粉红的耳朵。[句解:老鼠的样子很可爱,点明“我”喜欢它的原因。]
虽然爱做坏事,①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句解:写出了自己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爱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
段析:第1节写“我”喜欢老鼠,因为老鼠的样子很可爱。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句解:直接用第二人称“你们”,说明自己把老鼠当成朋友。]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句解:拟人化写法,把老鼠当成人来看,这些都是人要做的事情。]
还要教会你们
自己劳动,
做事不要偷偷摸摸。②
段析:第2节写“我”想象自己来到老鼠王国后要帮助它们克服缺点。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③[句解:这个破折号在这里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同时也有提醒和强调的意思。]
段析:第3节写“我”给老鼠介绍猫这位朋友。①这一小节中“虽然爱做坏事”一句与后面的诗句有什么联系?
这一句为下面要写的老鼠的缺点作了铺垫。
释疑解惑②从这个小节中,你知道了作者要帮助老鼠改正哪些缺点?
第一,帮助老鼠改正不讲卫生的缺点,要他们“洗脸、洗手、洗澡、刷牙”;第二,帮助老鼠改正懒惰、不劳而获的缺点,要他们“自己劳动”;第三,帮助老鼠改正做事不光明磊落的缺点,要他们“做事不要偷偷摸摸”。③猫是老鼠的天敌啊!为什么作者还要给老鼠介绍猫这个朋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正是想通过把猫介绍给老鼠,来消灭它们之间的分歧和战争,使它们和平共处。这样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给它们介绍猫这个朋友,提醒我们:对有缺点的朋友要消除歧视。 3爸爸的鼾(hān)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句解: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突出了鼾声大的特点。]
它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句解:写爸爸的鼾声像是火车,让作者想起了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guǐ)①[句解:写爸爸的鼾声断断续续时,作者担心火车会出轨。]
咦(yí)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②[句解:写爸爸的鼾声停了时,作者想到了火车到站了。]
段析:小作者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把爸爸的鼾声写得十分有趣。 ①“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小作者是在担心什么?
担心爸爸的身体健康。
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小作者与爸爸之间有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温情的童诗。以“鼾声”为题材,体现了小作者对爸爸的关心,童趣盎然,充满父子亲情。释疑解惑 4给诗加“腰”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yì)闻趣事。
段析:总览全文,引出传说。同时又说明了历史上没有苏小妹这个人。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讨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段析:写苏小妹念出诗句,提出加“腰”的要求。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句解:“摇”是人的动作,而“映”是月光映照,前后句缺乏对仗之美。]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句解:“舞”与“隐”都是人的动作,虽然对仗美,但与轻风徐徐、柳枝轻柔的柔态以及月色淡淡、月下梅花朦胧的景象相配不够和谐。]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chóu)。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①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段析:写苏东坡和黄山谷给诗加“腰”,苏小妹作出评论,然后说出自己给诗加的“腰”。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苏小妹与苏东坡和黄山谷给诗加“腰”的传说。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xiān)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nì)和互相依偎(wēi)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②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讲“扶”“失”作为诗“腰”的妙处。①苏小妹怎样评价苏东坡和黄山谷加的“腰”?
苏东坡说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就是“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不屑,认为太平淡,“不够美”;黄山谷加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认为“没用上理想的字”。
释疑解惑②苏小妹加的“腰”绝妙在什么地方?
苏小妹吟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扶”字又把风拟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诗是语言的艺术,它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 5诗中的“秋”
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诵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笑而不答。①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yíng)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句解:拟人手法,把萤火虫、风和竹叶当作人来写,把萤火虫飞行写成“提着灯笼跳舞”,把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写成“伴唱”,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作者小时候读
诗的情景。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②,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句解:反问句,爸爸巧妙地强调“捣衣”的意思是“用棒子打衣服”。]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句解:爸爸的解释与生活贴近,所以“我”很容易懂。]
段析:写“我”开始读诗时,有些不懂的地方,
爸爸帮助“我”理解。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岩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句解:“我”联系生活理解诗句,所以很容易懂。]
段析:写“我”用爸爸教给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③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呆板呢?纸剪出来的似的。谢了的花梗(gěng)子又黏(nián)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句解:“我”读诗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段析:写“我”读的诗多了,读到不同的诗,便有了不同的感触。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cén)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④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⑤[句解:最后一句,有小结全文的作用。]
段析:写“我”读的诗多了,学会了把不同诗人的诗作对比。同时也小结了“我”读诗的收获。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作者小时候读诗,读懂了关于“秋”的诗,学到了体会意境的方法。①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为什么“笑而不答”?
爸爸故作深沉,用“笑而不答”引导“我”自己去读诗,从读诗的过程中去体会这“妙处”。而“我”正是在爸爸这样的引导之下。走进了诗的天地。
释疑解惑②“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什么意思?
诗句的意思是:长安城内外,月华如水。在这片清凉的秋月下,只有捣衣之声可以听见。诗句写出了长安妇女的一片勤心、爱心、思心。这样的心是美丽的,美得让人感动。③“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是什么意思?
诗句的意思是: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
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什么意思?
诗句的意思是: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想要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⑤“我”通过不断地读诗,有了哪些收获?
“我”通过不断地读诗,慢慢领悟到:联系生活来读古诗,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就容易读懂;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把不同的诗比较着来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
1.《我们去看海》通过写对海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
2.《致老鼠》写“我”想改掉老鼠的坏习惯,表现了“我”对老鼠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超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爸爸的鼾声》通过描写爸爸的鼾声,表达了浓浓的亲情。4.《给诗加“腰”》叙述了苏小妹出题,在两句诗中间各加一个字,说出诗眼,说明作诗注重遣词用字,力求做到凝练生动,从而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
5.《诗中的“秋”》通过写“我”回忆小时候读古诗的事,说明了读懂古诗要讲求方法。1.《我们去看海》:诗人运用了暗喻和拟人的方法将我们和大海融为一体;全诗三唱一叹,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2.《致老鼠》:小诗人把老鼠当作自己的朋友,这个写作的角度新颖,并希望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爸爸的鼾声》:这首诗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童趣盎然,充满了父子亲情。
4.《给诗加“腰”》:这篇文章语言诙谐,他们谈论的诗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兴趣。
5.《诗中的“秋”》:文章以作者读诗的切身感受为内容,娓娓道来。所列举的都是关于“秋”的古诗。动手写写诗作为小诗人,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触发自己灵感的每一微小事物作为写作素材;要有插上翅膀的思维,大胆地想象,锤炼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展示童真童趣;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的感想、看法,喜、怒、哀、乐倾注到诗的语言之中。诗歌示例如果我是
——献给母亲
如果我是作家,
我的第一篇作品将是《母亲》。
用我神情的笔——赞颂母亲那创造奇迹的双手,
记录母亲那充满爱的叮咛!
如果我是画家,
我的第一幅作品将是《母亲》。
用我灵巧的画笔,
描绘出母亲那慈爱的身影,
刻画出那给人以智慧的眼睛。 诗中反复出现的“如果我是——”这一句式,造成了一种气势,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如果我是歌手,
我唱的第一首歌也将是《母亲》。
用我嘹亮的歌喉,
唱出母亲那宽广博大的胸怀,
歌颂着母亲那无私而又深沉的母爱!
啊,母亲!
是您,赋予了我生命,
是您,指引我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整体点评】作者用假设的方法,在“如果”二字的帮助下,敞开自己的心扉,充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戴之情。 作者借用“作家”“画家”“歌手”三个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