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冀教版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冀教版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03 17: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体会平均数
1、出示例1的笔筒图,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个笔筒中有几支铅笔,再提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个笔筒放3支,然后分别放进去。
2、教师按照大家同意的方法和计算结果完成操作。然后说明:每个笔筒平均放3支,这个3叫做平均数。
◆认识平均数
1、教师口述例2投球比赛的事情,并出示两个组同学的投球成绩。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组有几人,每个人投中几个球。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考虑怎样比较才是“公平”的。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出观点供学生讨论,并达成共识。
3、提出蓝灵鼠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4、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并根据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求平均数
1、让学生读例3的文字和统计表,了解亮亮家每天丢弃塑料袋的情况。
2、提出兔博士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出的平均体重是什么意思,并用语言描述两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答案:
第五组:42(千克)
第六组:40(千克)
第2题,让学生先完成第(1)题,算出平均每天售出20箱饮料。再讨论第(2)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进货量一般要比销售量多一点。
◆问题讨论
首先让学生理解“平均水深”的意思,再讨论会不会有危险。使学生了解: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而游泳池的最深处一定比平均水深要深,所以虽然小军的身高高于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但是,还是会有危险。教师要注意进行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