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观 潮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1 观潮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的。(重点)
3.结合图片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难点)生字精析cháo潮1.要求会写的字【读音提醒】翘舌音,不要读成“cáo”。
【生字释义】①潮湿。②潮汐,也指潮水。本课“观潮”的“潮”字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
潮(潮流)(思潮)(浪潮)
嘲(cháo)(嘲弄)(嘲讽)
【巧记有方】“朝”阳在水(氵)边。
【例句展示】潮水漫上沙滩,引来了许多戏水的游客。
【成语在线】心血来潮、哀思如潮
【谚语链接】潮怕二十,人怕四十。
【歇后语】退潮的海滩——水落石出
【书写指导】起笔稍高,
“月”的撇要写得竖长。chēng 称【读音提醒】“称”念第一声时是后鼻音,念第四声时是前鼻音。
【生字释义】①叫;叫作。②赞扬。③测定重量。④说。本课“称为”的“称”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称(称赞)(称呼)(称号)
弥(mí)(弥补)(弥漫)
【巧记有方】和你均分。
【例句展示】他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
【成语在线】拍手称快、称兄道弟
【谚语链接】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歇后语】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书写指导】右部稍宽,
“禾”的捺变点。yán盐【读音提醒】不要读成“yǎn”。
【生字释义】①食盐的通称。②地名,盐官镇。③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本课“盐官镇”的“盐”字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
盐(精盐)(食盐)(盐酸)
监(jiān)(监听)(监考)
【巧记有方】盆下(皿)萝“卜”带有“土”。
【例句展示】汗流得过多,会造成体内盐分和水分的不足。
【成语在线】刻画无盐、撮盐入火
【谚语链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歇后语】炒菜不放盐——淡而无味
【书写指导】“土”“卜”大小相当,
“皿”各竖间距均匀。lǒng笼【读音提醒】多音字,另读“lóng”。
【生字释义】①遮盖;罩住。②笼子,即较大的箱子。本课“笼罩”的“笼”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笼(笼络)(笼子)(箱笼)
茏(lóng)(葱茏)
【巧记有方】竹帽一顶戴龙头。
【例句展示】整个城市被大雾笼罩着。
【成语在线】笼络人心、翻箱倒笼【谚语链接】小笼子装不了大鸟。
【歇后语】竹林里挂灯笼——高风亮节
【书写指导】“”要开阔,“龙”长撇伸展,竖弯钩向右伸展。zhào罩【读音提醒】翘舌音,不要读成“zào”。
【生字释义】①遮盖;扣住;套在外面。②罩子。本课“笼罩”的“罩”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罩(罩住)(罩衣)(被罩)
置(zhì)(位置)(安置)
【巧记有方】四张桌子少了两条腿。
【例句展示】傍晚,整个小城都笼罩在红色的云雾中。
【谚语链接】山鹰的眼睛不怕迷雾,真理的光辉不怕笼罩。
【歇后语】卫生口罩——嘴上一套
【书写指导】上部“罒”要扁,下部“曰”略扁,末笔竖为悬针竖。méng蒙【读音提醒】“蒙”为多音字,另读“mēng”“Měng”。
【生字释义】①形容雨点等很细小。②没有知识,愚昧。③遮盖。④受。本课“蒙蒙”的“蒙”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蒙(蒙蒙)(空蒙)(蒙受)
檬(méng)(柠檬)
【巧记有方】草(艹)帽下面一头猪(豕)。
【例句展示】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
【成语在线】蒙昧无知、狐裘蒙戎
【谚语链接】宝石的光彩,灰尘蒙不住。
【歇后语】蒙着脑袋走棋子——轻举妄动
【书写指导】上部笔画紧凑,下部斜中取正,撇、捺展开。bó薄【读音提醒】多音字,另读“báo”“bò”。
【生字释义】①轻微;少。②看不起;轻视;慢待。③不强健;不壮实。④不厚道;不庄重。本课“薄雾”的“薄”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薄(薄命)(薄弱)(单薄)
蒲(pú)(蒲扇)(蒲团)
【巧记有方】师“傅”掉进水(氵)里,抓住救命稻草(艹)。
【例句展示】清晨太阳一出来,薄雾很快就散去了。
【成语在线】如履薄冰、薄物细故
【谚语链接】早上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歇后语】薄刀切豆腐——两面光
【书写指导】上部横宜长,两竖上开下合,下部“氵”要细而长。wù雾【生字释义】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
【辨字组词】
雾(雾霭)(雾气)(薄雾)
霎(shà)(霎时)(一霎)
【巧记有方】务要露头。
【例句展示】今天的雾真大呀,能见度只有几米远。
【成语在线】雾里看花、冰销雾散
【谚语链接】春雾不散必有雨。
【歇后语】烟雾里赏花——看不清
【书写指导】“”有覆盖之势,“务”捺笔舒展。áng昂【读音提醒】不要读成“yǎng”。
【生字释义】①仰着(头)。②高涨。本课“昂首”的“昂”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昂(昂贵)(昂然)(激昂)
仰(yǎng)(仰面)(仰视)
【巧记有方】红“日”在上,无人仰望。
【例句展示】战士们一个个昂首挺胸,没有丝毫倦意。
【成语在线】昂首挺胸、昂首阔步
【谚语链接】苹果熟了,苹果树就不昂首了。
【歇后语】骆驼走路——昂首阔步
【书写指导】“日”要扁,“”小而偏上,“卩”的竖要有力度。fèi沸【读音提醒】不要读成“fú”。
【生字释义】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辨字组词】
沸(沸热)(沸水)(沸点)
佛(fó)(佛经)(佛教)(佛家)
【巧记有方】一张弓,两支箭,射到小河边。
【例句展示】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上人声鼎沸。
【成语在线】沸反盈天、沸沸扬扬
【谚语链接】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歇后语】沸水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几时
【书写指导】“弓”扁而宽,竖撇与悬针竖上部平行。guàn贯【读音提醒】不要读成“guàng”。
【生字释义】①穿;贯通。②世代居住的地方。③连贯。④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本课“横贯”的“贯”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贯(籍贯)(贯穿)(贯注)
员(yuán)(官员)(职员)
【巧记有方】惯不用心(“惯”去掉“忄”)。
【例句展示】小弟弟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
【成语在线】如雷贯耳、鱼贯而入
【谚语链接】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歇后语】恶狼遭雷劈——恶贯满盈
【书写指导】上部扁平,中间一横起笔稳,落笔沉。jiù旧【生字释义】①过去的;过时的。
②因经过长时间或经过使用而变色或变形的。
③曾经有过的;以前的。
④指老朋友或过去的事物。本课“依旧”的“旧”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旧(念旧)(怀旧)(新旧)
归(guī)(归来)(归还)
【巧记有方】一日相连。
【例句展示】这件衣服虽然很旧了,可妈妈还是舍不得扔。
【成语在线】旧调重弹、旧地重游
【谚语链接】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歇后语】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书写指导】左边的竖要短而有力;右边的“日”略宽。huī恢【生字释义】①广大;宽广。②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本课“恢复”的“恢”字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
恢(恢廓)(恢宏)(恢复)
诙(huī)(诙谐)(诙谑)
【巧记有方】心“忄”如死“灰”。
【例句展示】放学了,校园又恢复了平静。
【成语在线】恢诡谲怪
【谚语链接】志量恢宏纳百川,遨游四海结英贤。
【歇后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书写指导】右部布局要注意,给“火”留出空间。2.要求会认的字
(注:“罩、沸、贯、恢”见“要求会写的字”)读写错混提示1.“潮”读“cháo”,不读“cáo”。
2.“沸腾”的“沸”要与“仿佛”的“佛”区别开。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漫天卷地:指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课文中形容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的情况。
天下奇观:天底下罕见的壮丽景象。课文中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钱塘江大潮,有如万马奔腾,成为自然界之奇观。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山崩地裂:山崩塌,地裂陷,形容巨大的声响。
近反义词近义词:宽阔——广阔 屹立——矗立 犹如——好像 颤动——颤抖 霎时——刹那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
反义词:平静——动荡 宽阔——狭窄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昂首——俯首 沸腾——沉寂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一词多义沸腾:
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
例句:水受热时,温度越来越高,直到沸腾为止。
②形容喧嚣嘈杂。
例句: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人们群情激愤,人声沸腾。
③形容情绪高涨。
例句:他的一番激昂的演说,让大家热血沸腾。词义辨析屹立——矗立课文解读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且这一称赞由来已久。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句解: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dī)。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解:“宽阔”一词首次向我们展示了钱塘江的雄伟,“横卧”写出了它的姿态和气势。]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②[句解:“人山人海”表现了观潮人之多,“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交代了人们渴望一睹大潮风采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写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和观潮人的心情。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zhào)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句解:描写了潮来前的景色。此时江面的平静与下文潮来时的惊心动魄形成鲜明的对比。“越往东越宽”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点明大潮形成的必要条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③④[句解:用“闷雷”形容大潮从远处到来的声音,十分贴切,也暗示出钱塘潮气势庞大。]顿时人声鼎(dǐnɡ)沸(fèi),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句解:写出了大潮由远处到来的声音和形态。]
段析:写出了钱塘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与形态以及观潮人高涨的热情。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ɡuàn)江面。[句解:写出了“白线”的变化。这里的“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朗读时语气要加重。]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⑤[句解:这一句把水浪比做“水墙”,形象地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知识链接:钱塘潮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钱塘江与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钱塘江发生这样壮观的潮涌,与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⑥[句解: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咆哮的形态与声音描绘得形象而具体。读这一句时,语调要高昂,将“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bēnɡ)地裂”等词语读得生动一些。]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浪吼(hǒu)。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huī)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句解:大潮东来西去,而余波犹存。“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余波尚且如此,可以想象浪潮之大。]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描写了大潮离去时的景象。①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开门见山,总写钱塘江大潮“奇”的特点,总领全文。
②第2自然段最后两句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观潮人之多,人们热情之高及人们急切地等待大潮来临的情形。
释疑解惑③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滚动”的声音,大潮从远处到来时“隆隆”的响声就是这样的,由此可以体会到什么?
可以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之大。
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闷雷”形容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十分贴切,令人如闻其声。
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浪比作“水墙”,形容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a.比喻。作者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令人如见其形。b.夸张。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是“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响,令人如闻其声。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1.以时间为序,写出事物变化的特点。本课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后的顺序,写出钱塘江大潮变化的特点。
2.衬托的写作手法。文章通过对观潮者的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写出了观潮的盛况。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也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地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观潮来,变化万千;看潮去,余波汹涌,漫天卷地。钱塘江那雷霆万钧的气势真是天下罕见啊!难怪宋代著名词人苏轼赞叹钱塘江大潮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我们祖国的广大疆土上还有很多壮观奇特的自然景观,它们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我们在欣赏、赞美它们的同时,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这才是我们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课内:浩浩荡荡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漫天卷地 若隐若现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课外:与“潮水”有关的歇后语:
大海的潮水——时起时落
钱塘江涨潮——大起大落
钱塘江的潮水——看涨
春天的雪,涨潮的水——留不住
金山寺的潮水——涌上来了
退潮的海滩——水落石出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