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课件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两首课件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03 10: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古诗两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5 古诗两首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共称“三苏”。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等。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雄浑豪放、激情洋溢,但也不乏质朴清新。作品有《示儿》《卜算子·咏梅》《书愤》等。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会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别人交流。
4.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重难点)生字精析mò莫1.要求会写的字【读音提醒】不要读成“mó”。
【生字释义】①表示“没有谁”或“没有哪一种东西”。②不。③不要。④表示揣测或反问。本课“莫笑”的“莫”字应取义项③。
【辨字组词】
莫(莫非)(莫名其妙)(莫如)
暮(mù)(暮色)(暮春)
【巧记有方】上面草(艹)下面大,太阳(日)在当中。
【例句展示】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
【成语在线】莫衷一是、一筹莫展
【谚语链接】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歇后语】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书写指导】下横稍长,撇、捺伸展,相互协调。là腊【读音提醒】不要读成“nà”。
【生字释义】①农历十二月。②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本课“腊酒浑”的“腊”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腊(腊味)(腊肉)(腊鱼)
措(cuò)(举措)(措辞)
【巧记有方】左看一个月,右看二十一日。
【例句展示】校园里腊梅散发出芬芳的气味。
【成语在线】腊尽春回
【谚语链接】客岁腊容随日换,新年春色逐风来。
【歇后语】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月”瘦窄,“日”略扁。hún浑【读音提醒】不要读成“hūn”。
【生字释义】①浑浊。②糊涂;不明事理。
③全;满。④天然的。
本课“腊酒浑”的“浑”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浑(浑水)(浑身)(浑朴)
晖(huī)(朝晖)(余晖)
【巧记有方】水军。
【例句展示】严重的环境污染使湖水变得十分浑浊。
【成语在线】浑金璞玉、浑浑噩噩【谚语链接】上河里涨水,
下河里浑。
【歇后语】属豪猪的——浑身是刺
【书写指导】“冖”有覆下之势,
“车”不要过瘦,末笔为悬针竖。yí疑【生字释义】①不能确定是否真实;不能有肯定的意见;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怀疑。②不能确定的;不能解决的。本课“疑无路”的“疑”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疑(疑点)(怀疑)(疑惑)
凝(níng)(凝视)(凝结)
【巧记有方】左边有刀也有箭,右边走下矛头现。
【例句展示】做学问贵在有疑。
【成语在线】疑难杂症、疑神疑鬼
【谚语链接】为学贵如疑,知疑贵问师。
【歇后语】邮包掉水田——半信半疑
【书写指导】左部略偏上,左右相互迎让,
末笔捺要伸展。2.要求会认的字
(注:“腊、浑”见“要求会写的字”)读写错混提示1.“莫”字读“mò”,不要读成“me”。
2.“怀疑”的“疑”要与“凝结”的“凝”区分开。
3.“豚”不要写成“琢”。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题:书写,题写。
岭:山峰,高大的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只缘:只因为。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莫笑:不要笑话、嘲笑。
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
浑:浑浊。
足:充足,足够。
丰年:农作物丰收的年头儿。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疑:似;好像。近反义词近义词:面目——面貌 浑——浊 重——复
反义词:横——竖 此——彼 柳暗花明——山穷水尽词义辨析面目——面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看成了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①。
远看、近看、俯看、仰望景象各不相同。
句解:前两句写诗人在庐山漫步,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从不同的方向看,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课文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②③
只因为身在庐山之中我(视野太狭窄了)。
句解:用因果倒装的句式,先写作者没有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然后写没有看清的原因。
知识链接:
庐山 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释疑解惑①诗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庐山的?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诗人是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
启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②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
因为诗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貌。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与俗语中所说的哪句话意思最相近?
这两句诗蕴含的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个哲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最相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là)酒浑(hún),
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④
丰收之年有丰盛的佳肴款待客人。
句解:前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后一句写出了农家待客时诚挚的盛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叠,水道弯曲,正怀疑无路可走之时,
柳暗花明又一村。⑤⑥
突然出现柳树和花丛掩映的山村。
句解:后两句写了山村的景象。山水相绕阻碍前路,可又豁然开朗,出现一座村庄。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字写出了农家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个“足”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农家的酒虽浑浊不清,但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当人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要充满信心,要相信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契机,找到希望和出路。
⑥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以“游”为线索。诗句内容虽无一“游”字,却处处体现了“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题西林壁》描写了诗人游庐山时的感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的欢悦景象,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寓理于景的写法。庐山景色秀美,这首诗却没有写那些名胜景致,而是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题西林壁》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美丽风光,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才能获得对事物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游山西村》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新祥和的农家乐的画面: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热情好客的农民盛情款待诗人。而最后两句告诉我们:当陷入困境,似已无望时,也许忽而绝处逢生,又会出现转机。相信这两首古诗一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课内:远近高低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外:与“山”有关的名言警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
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巴尔扎克
具有了向上的力量,才能一眼望到山外的大地,蜿蜒的长河,人类精神的进步。
——罗曼·罗兰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