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爬山虎的脚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6 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悲惨命运的论文、小说、散文、新诗、童话。他先后创作、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及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等。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的方法。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重难点)生字精析hǔ虎1.要求会写的字【读音提醒】不要读成“fǔ”。
【生字释义】①哺乳动物,通称老虎。②用于比喻。形容威武勇猛。本课“爬山虎”的“虎”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虎(虎口)(猛虎)(狐假虎威)
虑(lǜ)(考虑)(忧虑)(顾虑)
【巧记有方】无心焦虑几次。
【例句展示】运动员一个个生龙活虎,跃跃欲试。
【成语在线】如虎添翼、生龙活虎
【谚语链接】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歇后语】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书写指导】竖、横要短,撇长但不能飘,“几”注意协调。zhàn占【读音提醒】多音字,另读“zhān”。
【生字释义】①占据。②处在某一种地位或属于某一种情形。本课“占了”的“占”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占(占据)(占领)(占有)
古(gǔ)(古代)(古诗)
【巧记有方】信手拈来。
【例句展示】我军占据了有利地势。
【成语在线】鸠占鹊巢
【歇后语】山顶上要电扇——占上风
【书写指导】注意上下对正,每一笔宜舒展,“口”上放下收。pū铺【读音提醒】不要读成“pù”。
【生字释义】把东西展开或摊平。
【辨字组词】
铺(铺盖)(铺张)(平铺直叙)
辅(fǔ)(辅导)(相辅相成)
【巧记有方】抓捕不用手,金子来帮忙。
【例句展示】我们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成语在线】铺天盖地、铺张扬厉
【谚语链接】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歇后语】走廊上开铺——不留余地
【书写指导】左稍窄,右稍宽。jūn均【读音提醒】前鼻音,不要读成“jùn”。
【生字释义】①均匀;相等。②使相等;均分。③都;全。本课“均匀”的“均”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均(均匀)(平均)(均衡)
钧(jūn)(千钧一发)
【巧记有方】大王无帽,两点包头。
【例句展示】现在城镇居民住房人均面积都扩大了。
【成语在线】势均力敌、老幼均安
【歇后语】染布不均——料不到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土”的位置略居上,“勹”向下伸展。yún匀【生字释义】①均匀。②使均匀。
③抽出一部分给别人或做别用。本课“均匀”的“匀”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匀(匀实)(搅匀)(均匀)
勺(sháo)(勺子)(汤勺)
【巧记有方】均不用地。
【例句展示】她的身材很匀称,适合练习体操。
【谚语链接】工不到,事不成;气不成匀,饭不熟。
【歇后语】石头烧豆腐——软硬不匀
【书写指导】“”作为主笔,要写得方正、舒
展,“冫”位置靠左。dié叠【生字释义】①一层加上一层;重复。②折叠(衣被、纸张等)。本课“重叠”的“叠”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叠(折叠)(重叠)(叠罗汉)
矗(chù)(矗立)
【巧记有方】桑木不见无点宜。
【例句展示】我每天起床后,就把被子叠好。
【成语在线】叠床架屋、重峦叠嶂
【谚语链接】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
【书写指导】“冖”宜长,整个字重心要稳。jīng茎【读音提醒】后鼻音,不要读成“jīn”。
【生字释义】植物体的一部分。
【辨字组词】
茎(茎蔓)(花茎)(茎叶)
经(jīng)(经过)(经历)
【巧记有方】径边无人,草在上生。
【例句展示】南瓜的茎真长,爬到了屋檐上。
【谚语链接】群众是根茎,是海洋,个人是树叶,是滴水。
【歇后语】麻茎与秤杆——没个准儿
【书写指导】上扁下长。上部横宜长,下部第二笔是点。bǐng柄【读音提醒】不要读成“bǐn”。
【生字释义】①器物的把儿。②植物的花、叶、果实跟茎或枝连着的部分。③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本课“叶柄”的“柄”字应取义项②。
【辨字组词】
柄(刀柄)(话柄)(叶柄)
丙(bǐng)(丙部)(丙子年)
【巧记有方】木到病除。
【例句展示】芭蕉的叶柄较长。
【歇后语】饭桌上的盘子——没把柄
【书写指导】右横高于左横但低于左竖,“丙”框上开下合。chù触【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hù”。
【生字释义】①接触。②碰;撞。③触动;感到。本课“触着”的“触”字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
触(触动)(接触)(触电)
解(jiě)(解决)(解放)
【巧记有方】长角的小虫子。
【例句展示】蚂蚁是靠头上的触角来传递信号的。
【成语在线】触景生情、触类旁通
【歇后语】老鼠跌香炉——触一鼻子灰
【书写指导】左右长短、宽窄、高低相同。hén痕【读音提醒】前鼻音,不要读成“héng”。
【生字释义】痕迹。
【辨字组词】
痕(痕迹)(伤痕)(泪痕)
狠(hěn)(狠心)(凶狠)
【巧记有方】良无头,加厂上,两点水,立在旁。
【例句展示】犯罪分子在作案地点还是留下了痕迹。
【成语在线】伤痕累累
【谚语链接】劣马身上鞭痕多。
【歇后语】水面砍一刀——无伤痕
【书写指导】起笔点在竖中线上,“疒”包住“艮”,要写紧凑。zhú逐【读音提醒】不要读成“zú”。
【生字释义】①追赶。②驱逐。③挨着(次序)。本课“逐渐”的“逐”字应取义项③。
【辨字组词】
逐(驱逐)(逐步)(逐渐)
遂(suì)(遂意)(遂心)
【巧记有方】遂心在,没头脑。
【例句展示】通过逐步的训练,我打乒乓球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成语在线】逐鹿中原、笑逐颜开
【谚语链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歇后语】无舵的船——随波逐流
【书写指导】“辶”最后一笔拉长,内部首横不宜长。2.要求会认的字(注:“均、匀、茎、柄”见“要求会写的字”)读写错混提示1.“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ónɡ”,不读“zhònɡ”。
2.“叠”的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
漾起: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上下起伏的样子。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
蛟龙:古代传说中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牢固:结实;坚固。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近反义词近义词:注意——留意 均匀——平均 重叠——重合 空隙——缝隙 仔细——认真 休想——别想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反义词:新鲜——陈旧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一词多义新鲜:
①(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例句:这些刚摘下来的葡萄真新鲜,看着就让人嘴馋。
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例句:郊区的空气真新鲜。
③(事物)出现不久。
例句: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数码相机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东西啦。
④新奇;稀罕。
例句:第一次出国,感到什么都新鲜。词义辨析舒服——舒畅空隙——间隙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句解:“满是”一词表现了爬山虎的蓬勃生机,流露着作者对它的喜爱。]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句解:“墙”“房顶上”,说明爬山虎的生长方式是“爬”。暗示它是一种攀援植物。]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引起了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课文解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句解: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把话题引向“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jūn)匀(yún),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òng)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①[句解:叶子颜色好看,排列整齐。]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ɡ)上。茎上长叶柄(bǐnɡ)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句解: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十分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
段析:采用总分结构,由以前的“不知道”到今年的注意观察,形象地描绘出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和样子。由此可见,认真观察是写作的前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句解:讲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弯、拉、紧”三个字,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继而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jiāo)龙的爪子。③段析:作者准确地用上“触、变、巴、拉、贴、爬”这六个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细节,爬得那样科学合理,那样姿态优美,那样柔韧有力。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④[句解:这两句话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碰着墙便会茂盛地生长。]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写爬山虎的样子及其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知识链接:爬山虎爬山虎亦称“巴山虎”“地锦”“常青藤”,常攀援在墙壁或岩石上,其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爬山虎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由于爬山虎的茎叶密集,覆盖在房屋墙面上,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它作为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的卷须式吸盘还能吸去墙上的水分,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在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①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a.颜色绿得新鲜。b.长得整齐,铺排得均匀。c.好看,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画。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作者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形状(像蜗牛的触角)和颜色(嫩红色)等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释疑解惑③找出第4自然段中表示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想一想,这些动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有:“触”“变”“巴”“拉”“贴”。这些词用得很好,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④这几句话主要说明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主要说明的是爬山虎的脚对墙的依赖关系。作者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的,先说没触着墙的怎样,再说触着墙的怎样。 本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具体形状,以及它是怎样用脚来爬墙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本文在写爬山虎的叶子时,不仅写了叶子的颜色、形状、排列等,还写了叶子的静态和动态。如写叶子的变化,从颜色上看,是由嫩红到嫩绿;从形状上看,是由小到大。作者写了静态中的叶子是:“绿得那么新鲜”“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等。动态中的叶子是:“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再如写爬山虎的脚就抓住特点,比较巴住墙和没巴住墙的脚有什么不同结果。这些内容联系紧密,比较全面地写清楚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爬山虎虽然没有艳丽的身姿,却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读完全文,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调动了各种感官对爬山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充分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一些在生活中细致、连续观察事物的方法。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这样,不但会发现许多常人忽略的美,而且写作文时也不用愁没有素材了。课内:均匀 漾起 重叠 空隙 痕迹 牢固 引人注意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课外:
夕阳下,经过霜打的红叶,闪耀着奇异的金属般的光辉,那样璀璨,那样辉煌,简直是一朵瑰丽的霞,一蓬燃烧的火。谢谢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