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15张PPT+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15张PPT+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7-06 20:34:00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课题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我的
目标
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我要特别关注: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我要努力攻破:认同无偿献血的制度,确立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闯关一?血型是如何发现的?
1、血型是 年,奥地利科学家 发现的。
2、ABO血型有 、 、 、 四种。
3、在输血之前必须要 。
?闯关二?血型是如何鉴定的?
小组尝试1:观看血型鉴定的动画,完成下列表格。




A型血清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血 型
小组尝试2:动手鉴定模拟血样的血型,将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____的血样
实验现象(凝集或不凝集)
加入模拟A型标准血清
加入模拟B型标准血清
实验结论:
____型血
?闯关三?如何安全输血?
任务1 :输血的原则
输血时应以输入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AB血型的人,还可以输入少量 型血。
任务2 :成分输血,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闯关四?血量与倡导无偿献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2、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 毫升有生命危险。
3、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 症状。
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为无倡献血做贡献
设计献血倡议书。
课件15张PPT。欢迎进入生物课堂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1666年英国劳尔将绵羊血输人,首次探索动物与人之间的输血。1670年法国、英国、罗马教皇宣布禁止输血。1628在英国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为输血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1665年英国劳尔成功进行了狗与狗之间的输血,首次实现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输血。1825年英国布伦道尔首次输入人血挽救因大出血而濒临死亡的产妇,首次成功开展人与人之间的输血,被誉为输血先锋。后人统计,盲目输血的成功率仅44%。学习指导阅读教材P69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将答案填写在学案上。
1、血型是( )年,奥地利科学家( )发现的。
2、ABO血型( )、( )、( )、( )四种。
3、在输血前必须要( )。 兰德斯坦纳A型O型B型AB型验血1900血型发现人兰德斯坦纳的生日被名为世界献血日——6月14日。1930年,兰德斯坦纳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模拟血型鉴定实验实验材料:
“血样”、“A型血清”、 “B型血清”、验血板、牙签等。实验原理:
让“血样”分别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混合,观察现象,若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或出现深蓝色则表示有凝集,反之无上述现象则表示无凝集,最后依据有无凝集 判断血型。实验步骤:第一步:在载玻片的A、B两端各滴1滴血样。
第二步:往A端血样中滴1滴A型血清,往B端血样中滴1滴
B型血清,分别用牙签混匀。
第三步:观察是否有白色絮状沉淀或出现深蓝色(表示有凝集)
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四步:根据现象,对照血型鉴定表,判断血型。血型鉴定标准:献爱心游戏游戏规则:(1)按照座位分为左右两组;每位同学抽屉里都有一张标有血型的爱心卡片,代表着你的模拟血型。
(2)每组找一名同学模拟事故中的失血者,另一组成员中若血型匹配,可以献血的同学就举起你们手中的爱心卡片。
(3)数一数对方小组献爱心的人数,和不符合输血条件的人数。成分输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输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学习指导阅读教材P69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
2、对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多少有生命危险?
3、一次失血超过800毫升会有什么症状?
7%~8%1200~1500毫升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头晕献血常识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设计倡议书慧眼识珠:
?
1.某人血型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 O型? B. AB型? C.A型?? D.B型
2.AB型的人的血可以给哪种血型的人输血(? )?
A. O型? B.AB型? C.A型? D.B型?
3.我国提倡多大年龄的人可以无偿献血( )?
A.22~45周岁    B.18~45周岁 
  C.18~55周岁   D.22~55周岁? B BC